中新社北京三月九日电 题: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详解“死亡指标”
中新社记者 俞岚
“你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已经被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在第七十六页。”列席两会的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翻动着手中那本划满红线的草案,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充分表明党和政府推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决心!”
被误解的“死亡指标”
亿元GDP生产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有关安全生产的四个控制指标由于其个个带有“死亡”字样,备受民众关注,有人索性将其称为“死亡指标”,认为这是在“预约死亡”。
“其实,这是个约束性指标。下指标不是要死亡多少人,而是必须要少死亡多少人。”李毅中反复强调。
他解释说,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和GDP之类的预期性指标是不同的,前者是要“争取”实现,而后者是“必须”要控制,不能突破。“二者有着根本的区别”。
有人质疑,“死亡指标”的下达会导致事故瞒报现象的增多。对此,李毅中表示,“这不是控制指标本身的错”,“GDP指标也会造成谎报”。所以,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减少瞒报。
他指出,现阶段事故死亡在中国还是不能回避的,“关键是要努力做到少死人”。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现的正是以人为本,通过遏制事故来尊重生命。
“死亡指标”有用吗?
民众对于“死亡指标”的异议,多半出自于对其的不了解,或者是没有深入的了解。
“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已经搞了两年了,效果是好的,是明显的”。李毅中用数据说话。他说,实行这些指标后,从二00三年起,全国事故总起数和死亡人数都是逐年下降的。二00五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之二00四年又分别下降了百分之十点七和百分之七点一。除了渔业船舶外,其他行业和领域死亡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全国有二十九个省份,事故和死亡人数都在控制指标以内。
事实上,引起民众争议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并非中国首创。衡量安全生产,国际上有通用指标,各国也有适合本国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李毅中介绍说,一般来讲,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有绝对指标,如事故死亡人数等;还有相对指标,如中国现行的这四个指标,有的国家还采用百万工时死亡率等。
“安全生产”也是政绩
当前,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已经被列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落实政府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
“这是落实正确政绩观、业绩观的重要措施。”李毅中郑重指出,“发展经济是政绩,安全生产也是政绩”。
他认为,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将引导政府官员和企业负责人不仅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GDP总量,同时还要注意该地区、该单位是不是能把事故降下来,把死亡人数减下来,关注生产是不是安全的,发展是不是可持续的。
“这将扭转扭曲的政绩观,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李毅中对此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