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 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断背山》夺得美国奥斯卡3项大奖,李安更成为首位获得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值得庆贺;李安的成功故事,有两点经验特别值得借鉴。
由《推手》、《喜宴》、《卧虎藏龙》到《断背山》,李安含蓄诉说感情伦理的风格愈趋成熟,他以平静淡泊的独特电影语言,处理传统社会道德与现代自由爱情的激烈矛盾,成功以60年代美国白人牛仔的同性恋故事,拍出包括中国人在内的隐晦而受压抑的感情意境,在艺术和商业上都取得成功,感动了东西方的万千观众。一座跨越西东的《断背山》,不但是华人之光,还说出了人要敢于去爱的普世价值。
今天的李安,头戴光环;他的奋斗历程,也像电影般传奇。李安在台湾念书的成绩并不突出,后来到美国攻读电影,一直未能打入好莱坞主流,更一度落泊得只剩数十元,靠妻子的支持,才勉强支撑下去。
《卧虎藏龙》无疑十分成功,但之后的《变形侠医》却遇到挫折,李安一度想过离开电影业,幸得父亲和弟弟的鼓励,才坚持下去。
今天,李安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然而,他的成功不单靠个人奋斗,更是两代家人支持的成果。在李安的电影世界里,家庭伦理占有特殊位置;在他的现实生活中,家庭伦理同样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我们企盼更多的人,像李安那样勇于寻梦;纵使自己无法寻梦,亦可鼓励遇到挫折的寻梦者坚持下去,让更多的梦境成真。
李安的作品,喜以家庭伦理为题材,描写亲情和爱情异常细腻。同性恋情节往往是突出情感冲突的手法,例如,《喜宴》的主角郎雄,发现儿子是同性恋者,初时无法接受;片末,与儿子别离时,高举双手过海关,带出亲情战胜道德包袱。《断背山》讲的是爱情故事,其实不限于同性恋者,只不过以60年代同性恋是社会禁忌为处境,带出男主角的怯懦与遗憾。奥斯卡评审委员会最终只颁最佳导演奖,扣起最佳电影奖不给《断背山》,美国舆论普遍认为,是为了避免推崇同志电影,抵触主流价值观,这对《断背山》殊不公道。
李安荣登最佳导演宝座带出一个问题:是美国观众懂得欣赏华人导演的才华?还是华人导演懂得迎合美国的电影制作口味?李安能够打入美国主流电影市场,在排外兼重视文化霸权的好莱坞站稳阵脚,反映李安的电影世界里那份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在美国是有市场的,但这些“软件”,必须善于利用美国的“硬件”──融入美国的电影生产制度,甚至透过美国本土的演员来表达──才较易取得艺术与商业的双重成功。
二者比较,硬件易得,软件难求,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下,有志在西方文化工业大展拳脚者,宜多在自身的文化传统中汲取养分,再糅合西东之长,更有效地说出有自己特色的动人故事。(摘自香港明报3月7日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