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文学院的杨波(化名)最近一直在赶场考试。年前,他参加了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考试,幸运地获得了面试机会。春节刚过,他就赶到北京,待了一个星期,进行了面试、复试的笔试以及体检。从北京返回河北家中只待了两天,他又马上坐火车返校报名参加江苏省的公务员考试。3月20日,他还要参加河北的公务员考试。“确实很累,像赶场一样。”杨波苦笑着说,“国家公务员的竞争实在太激烈,我不敢确定自己能否被录取。”
“首考中央,再赶沿海,最后回家”
像杨波这样连环考公务员的高校毕业生不在少数。不过,赶奔的方向一般却有比较固定的“路线图”。
杨波今年一口气报了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江苏省公务员、河北省公务员3个公务员考试。“听师兄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会更规范透明。目前我在江苏读书,我家在河北,而且3场考试时间也不冲突,所以这几个地方的公务员我都报了。考上一个就是胜利。”杨波这样解释他报考多场公务员考试的原因。“首考中央,再赶沿海,最后回家。”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的王河说,“我觉得中央国家机关考试透明度高一些,而且国家机关一般都在北京,待遇也比较好。考广东是因为那边公务员待遇比较好。要是两个都考不上,就考家里的,毕竟本乡本土的总会有些优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王琪同学已经考了两次公务员,目前正在复习准备考家乡青岛的公务员。“中央机关的职位竞争实在太激烈,我没有通过,北京是个资格考试,现在只获得了证书,我目前已经把宝押在青岛了。”王琪说。
中国政法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陈璐老师介绍:“在就业压力这么大的前提下,学生的头脑都很灵活,他们往往会先考国家公务员,再考虑北京上海沿海发达城市的公务员,最后在家有些资源可以利用的情况下,会再报考家乡城市的公务员。”“现在条件好一些的毕业生即将进入国家公务员的政审阶段,但是他们还是没有放弃地方选调生等公务员考试。学生们都希望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孙兰芳说。
“除了公务员,我别无选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连环赶场”考公务员的毕业生比较集中在传统冷门的文科专业和政法类院校。因为像历史、哲学这样的冷门文科专业在就业的时候选择面很少,而政府机关却是接收这些专业毕业生的“大户”。“我们这个班一半同学都报了公务员,最少的也报了两个地方。大家都是连着考。”河北大学中文系的蒋丽说,“现在找工作太难了,尤其是我们中文专业。而公务员有很多职位招收中文系的毕业生,所以大家都想报考,多报一个就多一个机会。”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