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五日电 题:红色偶像雷锋的重新还原
中新社记者 应妮
在中国少数几个能以头像传世的人物中,只有雷锋,是一个普通的士兵。
在第四十三个“雷锋日”的今天,此间三联书店推出了《雷锋一九四零——一九六二》,对雷锋二十二年的人生进行了一种类似于解构式的重新还原。
“事实上,雷锋一直是六十年代时尚生活的代表”,该书编著之一师永刚如是说。“他参加少先队、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爱拍照片、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选》……这都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
由于官方的正式纪念以及宣传,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雷锋”这个名字的。“官方的宣传的和真实中的雷锋,到底有多大差距?这也是我们一直想弄清楚的;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年轻人到底应该如何看待雷锋、如何接近雷锋,是我们做这本书的初衷。”
书中汇集了雷锋生前七位摄影师的作品,首次完整公开雷锋的三百余张照片,并一一采访了当年的当事人,完成了这本七万多字传记,向读者真实呈现雷锋在新中国成长历程。而其中一张雷锋骑着摩托车在天安门广场飚车的照片,更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不是为了颠覆雷锋原有的形象,只是站在大历史观的角度进行了一次真实的还原。我们采访了雷锋身边的很多人,包括他的战友和给雷锋拍照的摄影师,这本书的先锋感和以前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搜集了将近三百八十张照片以及超过一千张的图片或幻灯片,也讲述了雷锋十九张经典摆拍照片背后的故事。”
而在雷锋的后流行时代,“雷锋”成了后现代艺术元素。当《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FLASH在大街小巷流行,当印有雷锋头像的文化衫晃荡在小青年的身上,当艺术家通过一系列画作将雷锋头像放入北京、上海、纽约这样的大城市背景中,越来越多的“红小资”似乎把雷锋理解为对上世纪所做的一种怀旧的念想。
“我们呼唤雷锋精神在当今的回归,”师永刚表示,“但不是宣传式的,所以我们希望这本书也是很时尚很波普的。其实做好事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就像现在的志愿者行动、慈善活动,都可以理解为雷锋精神的延续。”
而这本书也的确是以很“酷”的方式完成的。香港装帧艺术家陆智昌设计的封面,洁白的封面上鲜红的“雷锋”两个字,左上角是著名的头像以及明黄色“雷锋精神”的英语。而该书最后的附录,则纪录了三个同在一九四零年出生的人物:雷锋、约翰·列侬和李小龙。
“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在对雷锋的人生进行了重新梳理并充实进大量资料之后,师永刚如是说,“就好像你身边的哥们儿。而我希望是雷锋的魅力而不是这本书,更能让人们感兴趣。”
在该书封面分明地写着:“人人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国家也在寻找自己的雷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