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三月二日电 题:京津冀唇齿相依 统筹发展
记者 潘海涛
中国“两会”即将在北京召开,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为“十一五”规划的子规划之一,将提交全国人大。
据介绍,该规划包括交通、旅游、生态等十七个方面,今年一月已交至有关政府部门,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组织研究,待全国人大通过“十一五”规划后,这个子规划也很快就能付诸实施。此外,在河北省的“十一五”规划报告中,也将明确提出河北将“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加强省际合作”。
据称,在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有关于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子规划,是第一个专门规划,也是“十一五”规划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副院长华筑信曾提出:京津冀之间在区位、人力、技术和资源方面拥有天然的互补优势,这本应成为经济一体化的拉动力,但事实上,由于行政壁垒严重,导致三地很难就统一的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政策达成一致,单靠省市领导们坐在一起开会达成共识已经很难再向前推进,这在客观上就需要更高一层的政府部门出手,制定一部三地都能接受的发展规划。建议中央政府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统筹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规划,并认为在“十一五”规划中应当加入京津冀三地统筹发展的内容。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杨连云说,河北和北京交通合作空间很大。在能源问题,河北可以支持北京的电力供应,现在是一千三百万千瓦,到“十一五”期末基本上还要翻一番,达到两千多万千瓦;此外,水资源合作和可持续利用工程也在进行中。
按照河北省的战略构想,未来五年内,在曹妃甸将有总投资一千多亿元的项目陆续上马,成为河北省“第一经济增长点”。在这里配套建设的发电厂对北京直接供电。曹妃甸将成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也将成为京津冀、环渤海乃至三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此之前,亚洲开发银行公布《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河北省与京津接壤的三十二个贫困县形成了“环京津贫困带”,贫困人口达到二百七十二点六万。报告称这会对京津冀地区的现代化和生态安全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
“像河北省这样在距离首都不到一百公里的区域内还存在着大面积贫困化地区的现象在世界上也是极为少见的。”“报告”专项课题组负责人之一、河北省发改委宏观经济所所长李岚如是说。
“‘国家要生态、地方要财政、农民要吃饭’,这三方面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导致该地区持续贫困。”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宋树恩认为,这也导致了国家很多生态工程投入大、成效低,未能取得实效。
去年九月,河北省政府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举办《河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论证会,由十多位院士、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纲要》进行论证。《纲要》共筛选、规划了一千零十五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达四千一百八十八亿元人民币,力争将河北建成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省份。
谈起京津冀区域合作,中国生态协会理事长、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认为,河北既受惠于京津,又受制于京津,河北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京津冀三方协作是关键,能否处理好与京津的关系将直接决定河北建设生态省的最终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