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学术反腐:缺乏的还是勇气

2006年03月02日 10:08

  “国内1300所高校几乎都存在学术腐败问题”、“知名教授涉嫌剽窃抄袭的至少在100人以上,法学界就有40多个”——在新近召开的“如何用法律规范学术制度”研讨会上,一直致力于学术批评、开办学术批评网站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痛心疾首地说(3月1日《检察日报》)。

  1300所,据说这是目前我国所有公办高校的数字。这样的说法,是笔者看到的学界对学术腐败最直率,也是最具胆识的说法!因为此前,尽管大规模的学术腐败现象早已泛滥成灾,但学界却冠之以“学术不当行为”,对学术腐败向来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羞答答。

  承认是好事,但承认只是有限的第一步。如何治理学术腐败才是紧接着应该思考的问题。对此,《中国社会评论》主编、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开出的“药方”是,他和学术批评网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等人商定,将在3月15日联合国内100名至150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著名教授联名发出倡议书,呼吁从2006年起,高校教授(研究员)不能剽窃抄袭,不能发生学术腐败;一旦发现学术腐败者,教育部和学校一定要对其进行处理(《检察日报》2月28日)。

  其实“药方”的不同反映了“把脉”的差异。对出现大规模的学术腐败的原因,有人认为学术腐败“与整个社会急功近利、追求名利的风气比较盛行很有关系”。有人主张学术腐败的原因要从体制上去寻找:学术失范的原因在于“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一直没有理清,两者交织在一起”;官本位的学术体制缺乏独立性,官场的腐败风气必然要带到学术界来,就会导致学术腐败,而且即使学术腐败被揭露出来了,也会官官相护……

  如此等等的原因,并非没有道理。但笔者以为,在坦率承认学术腐败普遍存在的背后,学界似乎还刻意地在隐瞒着什么。邓正来教授等人呼吁从2006年起,高校教授(研究员)不能剽窃抄袭,不能发生学术腐败。这里存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要从2006年开始?这是不是意味着在这100名至150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著名教授中,2006年前也存在着学术腐败?如果存在的话,那么呼吁从2006年开始“不能剽窃抄袭,不能发生学术腐败”,是不是意味着这些“著名教授”2006年前的剽窃抄袭和学术腐败就可以既往不咎了?如果不存在的话,为什么要呼吁从2006年开始?如果这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著名教授”是凭借2006年前的剽窃抄袭和学术腐败而成为“著名教授”,那么,他们有什么资格呼吁从2006年开始“不能剽窃抄袭,不能发生学术腐败”呢?这种“呼吁”,如果不是学界刻意地想隐瞒什么的话,至少表明学界的一种底气不足。

  底气的不足,有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为例。报告显示,中国的国民素质、科学技术和国际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连续下滑:国民素质由1998年的第24位滑至第29位,科学技术由第13位滑至第28位,国际竞争力由第24位降至第31位。2002年的竞争力排名第38位,2003年降到第44位。另外,我们的顶尖大学北大和清华在世界大学中的排名在200名之外。2000年到2002年,我国最强的6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总共发表27篇论文,仅占哈佛大学的6%,剑桥大学的15%,东京大学的20%。学界存在的价值,如果不在于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文化水平和学术水平,那又是为什么?

  还是古人说得好:“知耻而后勇。”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 张野)

 
编辑:李淑国】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