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日电 据中通社综合报道,对于陈水扁宣布终止“国统会”与“国统纲领”,台湾多家报章28日均发表社论,指出虽然此举成功达到陈水扁设定议题转移焦点、夺回台独旗手的目标,但对台湾却是灾难的开始,使台湾社会付出惨重的代价,真是一场得不偿失的闹剧。
《联合报》题为“陈水扁公开在世人眼前戴上美国送他的紧箍圈”社论形容,陈水扁的“新宪废统运动”遭到严重挫败,他公开戴上了美国送给他的紧箍圈。
社论说,所谓的“终止运作”、“终止适用”二词,与“废除”仍有相当距离;陈水扁在这场“废统”风潮中的实质收获少得出乎意料,甚至在口头上也未占到什么便宜。而陈水扁的废统,是在尝试否弃“一没有”,亦即否弃“没有废除国统会及国统纲领的问题”;但是,美国堵住他的嘴,不准他说出“废除”一词,而把“终止运作”“终止适用”塞在他的嘴里。从表面上看,陈水扁似乎有了下台阶,但其实陈水扁是否真的已经将“一没有”打了折扣,恐怕尚可存疑。尤有甚者,陈水扁非但在“一没有”的阵在线铩羽而归,且也被美国封杀了他继续向否弃“四不”试探的可能性。
社论指出,陈水扁此番发动“废统”,其目的是想要展现一种“改变现状”的能力;但就昨日“总统府”发布的结论来看,陈水扁却显然被“不可片面改变现状”的紧箍圈紧紧套住。这真是一场得不偿失的闹剧:陈水扁的人格信用因此已彻底破产,民进党的集体理性及政党信用因此留下重大污点;台美关系(至少与陈水扁及民进党的关系)的伤口扩大;而民进党更因此被陈水扁挟持走向了“台独”的窄路上,数年来转型提升的努力尽付东流;此举在台湾内部所产生的内耗,尤不待言……。类此种种惨重代价,倘若只是换来将“国统会终止运作”、“国统纲领终止适用”的“现状”,再以“国统会终止运作”、“国统纲领终止适用”在“口头上”表述一次,则打打算盘,岂不是得不偿失?
《中华日报》社论“终止跟废统有什么差别?”认为,就事论事,“终止”与“废除”确实有程度的差异;不过,实质上仍然是“废统”。这对台湾或人民来讲,势必带来不可测的危机。
社论说,就政治上看,终止“国统会”与“国统纲领”,势必激化朝野对抗,扩大统独争议,在可预见的未来,政党恶斗,势将难以避免,政局自然会纷扰不安;而在两岸关系上,大陆既将其定位为“法理台独的开端”、“为法理台独铺平道路”,当然会逐渐加强对陈水扁的批判,两岸对立恐怕也会有增无减;台美关系上,尽管陈水扁最后稍做妥协,但美国当局对他显然已不再信任,未来必然会在适当时机“惩罚”他。至于经济上,看来股市利空似乎出尽,但两岸关系的紧绷,必然提高政治风险,影响投资意愿,对于台湾的经贸当然绝对不利。
《中央日报》社论“陈水扁在和平纪念日推出的危险戏码”指出,表面上看,陈水扁以“终止”取代“废除”的文字游戏,似乎收到缓和的效果,但人散曲未终,危机并未解除。
陈水扁为了替他的“终统”决定辩解,拿出“维护台湾自由、民主、人权及和平的现状”来加以背书,并且强调这是为了“捍卫2300万台湾人民自由选择的权利。”问题是,无论从“废统”调整为“终统”,如此攸关台湾安全和人民权益的重大政策转变,却未经过人民的自由选择过程,而是陈水扁个人独断独行的决定。何况,连民进党内部都有人质疑,阿扁的动机只在稳固泛绿基本盘,进而提升他每况愈下的民意支持度。
社论分析,很明显地,陈水扁在“二二八”前夕作出的“终统”决议,目的是要藉统、独争议,来挑起新一波的族群对立。在谈到“二二八”时,周联华牧师曾感叹这个事件“不是说忘就可以忘,它是一个教训,任何人都应努力使社会更平安和谐,不要让对立、仇恨,继续伤害这块土地上的人民。”遗憾的是,陈水扁领导下的民进党执政当局,却刻意忽视历史的教训,采取完全背道而驰的行为。
《经济日报》的“新闻分析”以“阿扁得分台湾失分”为题,指出阿扁不言“废统”,改说“终止运作”,这记擦边球打得技巧,却是一记“短多长空”的危险球。对阿扁是多,短期爽一下;对台湾是空,必须长期承受美国和中国大陆“出其不意”对台湾来一记“触身球”的疼痛。例如胡锦涛4月访美,将有可能对台来记硬的“触身球”。
文章强调,维系台湾安危的“四不一没有”,果然“一个没了”,台湾不致危在旦夕,却是危机四伏。阿扁赚到,台湾可能惨赔。(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