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港报:破解数十年三农困局 中国政坛出现"重农热"

2006年02月22日 09:07

  中新网2月22日电 香港明报今日发表署名“欧阳五”的评论文章称,中国政坛出现“重农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乡村社会的建设,体现了中国高层解决“三农”困局的新思考:“工业化”和“城镇化”可以减少农民数目,进而实现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但却代替不了现代乡村社会的建设。

  文章说,作为中国特色的政策讨论与宣示平台,一年一度的“两会”下周末将开幕,审议关乎未来5年发展的“十一五”规划。随着会期临近,观察人士发现,今年“两会”的最高潮部分将不是审议规划,而是中国新一代领导层持续升温的“重农政治”将成为热中之热点。

  文章注意到,去年10月中共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随后通过政策档、官员表态、媒体宣传,将其上升到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理念同等重要的政治高度。

  中国政坛为何出现“重农热”?有学者指出,中国“三农”(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具紧迫性。实际上,胡温甫一主政就遭遇“三农”困局:粮食减产、农民增收乏力、城乡差距扩大,此乃中国“三农”难题数十年之累积,更是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农业社会日趋衰败。

  文章指出,“三农”事关中国现代化进程。如果说取消征收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属“救急”之举,那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乡村社会的建设,则体现了中国高层解决“三农”困局的新思考:“工业化”和“城镇化”可以减少农民数目,进而实现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但却代替不了现代乡村社会的建设。

  近年来,农民负担大幅减轻乃至取消,但农民收入的增加却愈来愈倚赖进城务工,造成农村经济和社会日趋空心化。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在城市边缘生存,环境恶劣;农村留守老人享受不到亲情,备感孤独;留守孩子得不到照顾,教育成为大问题。城乡社会的裂痕在弥合中加剧,不稳定因素急升,危及中国的和谐与发展。所以,胡锦涛用心良苦地用20字描画中国现代乡村图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文章认为,该目标体现了中国认识“三农”问题的进步,不过,这一政策宣示的背后究竟能配套何种有效方略?“重农政治”到现在还有多少问题没有厘清?诸如此类的众多问题,不但是“两会”主题,也是中国发展之谜题,和谐社会建设之难题。

 
编辑:张明】
:::相 关 报 道:::
·人民日报社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部署
·官方媒体播发“一号文件” 新农村建设强力开局
·回良玉:林业建设对改善生态建设新农村意义重大
·中国2008年在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中国2007年全部免除农村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200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引新农村建设
··中国将新农村建设视为历史任务 ·胡锦涛亲自阐述
·中国媒体称新农村建设为事关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
·200名省部级高官聚集中央党校 研讨新农村建设
·温家宝:加大支持三农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专题网站:2006中国"两会"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