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日电 题:谁为中国二点六万亿建筑节能改造资金买单?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作为建筑大国,中国房屋建筑每年消耗了全国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提出的建筑节能涉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事关国计民生的说法并不夸张。虽然建筑节能的全面实施在中国只能算是起步阶段,但在能源稀缺的今天却显得更加紧迫。对数目庞大的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也由此提上日程。
据统计,中国既有建筑四百亿平方米,目前至少有三分之一,也就是大约一百三十多亿平方米的建筑需要进行节能改造,所需费用高达二点六万亿元人民币。
“现有建筑这么大的改造量怎么落实,也就是谁来掏钱,让政府掏钱吗?不太可能。但建筑节能改造的任务必须落实,发生的费用总要有人买单,最终还是要市场买、用户买。”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所以政府除了采取行政和法律的手段,明确社会各方建筑节能的责任和义务外,还需要通过市场运作,激励、调动、分配和保护好在建筑节能中市场各方的利益。”徐说。
建筑节能主要表现在冬季减少采暖费用,夏天减少空调费用。现在部分建筑已经按国家节能标准建的或是改造好的,能源消耗明显降低,但与不节能建筑一样仍然按照建筑面积来收费显然有失公平,也没有激励机制,更谈不上保护其应有的合法利益。徐说,节能建筑要下调采暖费用,严格按实际消费的热能付费,使建筑节能改造投资得到应有的利益回报。
“如果没有经济上的鼓励措施,对于新建建筑,仍会有开发者和投资者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压缩成本,争取更多的利润是必然的。”怎么才能让新建建筑及现有建筑改造,切实达到节能标准要求的节能效果?徐宗威认为,西北省区采用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和预收墙改基金对实行节能建筑进行激励的做法值得借鉴。
“我们可以把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的建筑节能改造看作是一个投资市场。建筑节能改造就变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市场份额。”徐说,但谁是这个市场的投资者呢?徐宗威认为,国家可以鼓励国有银行、社会资本,投资成立能源公司,以及有能力的建筑企业、建材企业、开发商都可以成为投资者。鼓励他们购买建筑节能市场上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市场份额。
徐宗威同时表示,但政府要研究和制订鼓励性的、切实可行的价格、金融、信贷、税收等方面的相应政策,给投资者以应得的利润。同时,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和项目情况提出灵活措施,否则,形成建筑节能投资市场是非常困难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