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0日电 今天上午,北京市统计局工作会议透露,“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今年进入正式调查阶段。反映居民主观感受的“幸福感”首次列入了该评价体系。
据《北京晚报》报道,“应急遇难场所面积有多大?”“各行业存在多大收入差距?”今年开始,这些调查问题将列入今年正式建立的“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北京市统计局社会处处长宋晓梅介绍,“和谐社会指标体系”分三个大类,分别为反映社会冲突客观现状的指标、反映社会主体社会诉求的指标和反映社会冲突协调机制现状的指标。
宋晓梅介绍,其中一、三大类均为客观指标,共包括八个亚类,20个指标;第二类是主观指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取得,其中包括“底层市民自我认同度”、“社区归属感”、“相对剥夺感”等分类指标。同时,反映居民幸福感的“幸福指数”今年也在初步研究。
宋晓梅称,幸福感调查将从居民个人收入、工作、居住条件、人际关系以及综合评价等五个方面观察居民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
此外,“底层市民自我认同度”、“万人拥有警察数量”、“外来流动人口借读人数”等也是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
据宋晓梅介绍,在去年“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试调查阶段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中有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北京的社会是和谐的;有七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未来五年个人的生活会比现在好;有近七成的被调查者认为个人目前的生活是幸福的。但同时,仍有半数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社会在收入、住房、就业和医疗方面存在不公平。(傅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