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中央下到地方,都在提倡自主创新,汽车行业更是万众瞩目,各路专家都来发表观点,好不热闹。其中有一种论调甚为“主流”:跨国巨头通过合资企业把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半壁江山,以奇瑞、吉利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正在奋力自主创新,但一直得不到政府和公众的支持,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错误地选择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政策,结果市场丢掉了,技术却没换回来。
“以市场换技术”的罪名一旦确立,汽车厂家和专家们就一身轻松了:我国的汽车工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是我们这些人的错,错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制定汽车合资政策的人。至于到底是哪些人制定了这些政策,根本无从考证,也不用担心人家告你侵权,那就尽情地骂吧。
简单一句“以市场换技术而不得”,不仅轻而易举地抹杀了合资企业在促进我国零部件产业发展、壮大方面的作用,同时也掩盖了部分汽车企业在自主研发方面集体不作为的事实。
我们回头再看一下上世纪80年代初,就会发现在当时汽车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的形势下,“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政策是我们惟一的选择,同时也是最有效的选择。当时所有的国营汽车厂家没有什么实力,能拿什么和老外来换技术?资金、厂房、人才?显然不入老外的法眼,惟一吸引它们的也就是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再说,政策制定者们也不是没有眼光,他们希望换回来的是“技术”,但没想到在实践操作中,好经却被歪嘴和尚们念歪了:所有的合资企业都热衷于“以市场换车型”。随便引进一款新车便可赚得盆盈钵满,谁还愿意干自主研发的傻事?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三大汽车集团在内的大部分国有汽车企业都削尖了脑袋想和老外合资,以傍“洋大款”为荣,地方政府也一路开绿灯,谁还想得起“换技术”的大事?别看现在有些民营企业成天把“自主研发”挂在嘴上,一副自主品牌代言人的模样,如果当年他们有和跨国巨头合资的机会,我敢保证它们也会冲在最前面。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没有换回技术,就说“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错了,我们要追究的是技术没有换回来的真正原因。在上世纪80年代,家电、摩托车等行业同样采用“市场换技术”政策,也建了一大批合资企业,为何人家最后真正换回了技术呢?问题的关键还是汽车行业集体不作为,只顾赚快钱去了。(市场报 向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