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3日电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一月以来,中国各地消费市场相当活跃。观察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在经历出口拉动型、投资拉动型增长之后,2006年将开始注重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三驾马车”——消费的拉动力。中国开始走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轨道上。如何提高国内需求,实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从消费群体视角看,中国主要着眼三大人群,已经或即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
助推农村居民消费
有70%人口的农村消费,是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农民消费需求真正启动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才能摆脱传统粗放式的增长。
中国对“三农”问题的关注重点已经从粮食产量到农民收入,再到农民福利变化。中国提出2006年开始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将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城市与农村的分配关系开始逆转。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转向”。改变农村经济社会面貌,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必将有助于拓展农民的消费途径和能力。
助推城镇中低收入群体消费
高收入者不能有效化为消费力量来拉动内需增长,整个消费增速需依赖更广大的基层群体的贡献力量。中低收入阶层是城镇居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中中低收入者往往是消费倾向最为强烈的人群之一。近年来,中国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预期不断下降,日益严重地影响到消费心理预期。
中国已开始致力于提高城镇中低收入者收入。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起征点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个税起征点大幅度提高,意味着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于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负担,提高购买力,扩大消费意义重大。
此外,着力解决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被列入2006年经济工作的八大主要任务之一。与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这些人文和社会指标被全面纳入重点关注视野。这些重点关注都有着同一个经济效用:就是为老百姓减轻包袱,解决消费者消费的“后顾之忧”,既可以增强居民不断看好未来预期,扩大即期消费支出,又使新一轮的消费拉动具有持续性。
助推新主力军消费
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独生子女正步入消费年龄,已经成长为消费的新主力军。这些独生子女的消费习惯已经大大不同于他们的父母,他们更倾向花钱而不是存钱。中国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已经把就业放在突出地位,将制定更全面宽松的就业优惠政策,使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这将为新主力军扩大消费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记者 黄庭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