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1968年“出土”的“曹雪芹墓葬石刻”上月25日起在通州区博物馆首次向公众展出,门票售价人民币1元。这块自出土以来就曾在学术界引起巨大争议的“墓石”在这次展出后又引纷争。意见主要指向墓石主人的身份认定。部分文物学家和红学家成为对垒的两个阵营。
【两派意见截然对立】
据原通州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周庆良介绍,该石块是1968年全国“农业学大寨”期间在通州区张家湾土地平整过程中出土的。该地块属历史记载的曹雪芹家族600亩典地范围。石块正中刻有“曹公讳霑墓”五字,右下角刻有“壬午”两个小字。墓石旁有一具男性尸骨,当时没有进行最终的尸骨鉴定。
关于这一墓石的发现经过,红学家冯其庸先生曾在《曹雪芹墓石目见记》一文中有过详细叙述。该文在当年引发了巨大争议。杜景华、史树青、刘世德等专家认为该墓石确实不是伪造;周汝昌、秦公和顾平旦等专家则认为“漏窦重重,大可疑议”。前者均认为这块“墓石”证明了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红楼梦》早期抄本“甲戌本”上脂砚斋的批语),而后者由于不认同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说,以及对“墓石”的材质和刻写规范等问题存有疑问,因此认为“墓石”是假文物。
据今年1月27日《北京日报》的报道,冯其庸为墓石展题写了展题,认为这块墓石为揭开曹雪芹去世之谜提供了真凭实据。原通州区文物管理所所长、文物专家周庆良也在1月25日的石展上介绍:“目前,文物界、历史界基本都认定这块墓石确实是曹雪芹的墓石。”
周庆良认为主要来自红学界的反对意见是因为如果这块出土于京东地区的墓石真实性可靠,将推翻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根据曹雪芹生前的朋友敦诚、敦敏、张宜泉的唱和诗集分析、推断出来的“曹雪芹死于癸未年,葬于京西”的两大研究成果,但之前这一推断并没有找到实际的文字记载证明。
【单以书写衡量有失偏颇】
对于网上部分红学爱好者关于“石头陋旧,字也草率,不符合清朝对品官和士人墓葬的严格法律规定”的质疑,周庆良解释:曹雪芹一生穷困潦倒,从未有过一官半职,墓葬的潦草符合其生前“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处境,而且根据通州区此前曾出土过的许多石刻来看,书写格式也并不完全一致。北京市文物局因此于1992年专门组织了一批文物专家和考古专家为这块200多年前的墓石起名为“曹雪芹墓葬刻石”。因此它既不符合墓碑,也不符合墓志铭的形制。周庆良认为历史上关于曹雪芹的逝世年代、地点没有明确的记载,这块石碑的出土起到了一个重要的“补史”作用。红学界如果只是以简单的书写格式标准去衡量这个问题,就会有失偏颇。
据通州区博物馆馆长郭生介绍,曹雪芹墓葬刻石的展出是通州区博物馆配合庆祝通州区建制220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在目前红学、史学界关于曹雪芹出生的具体日期尚未得出明确结论的情况下,之前有关报道中关于“因为恰逢曹雪芹诞辰290周年而举办墓石展”的说法属于道听途说。
来源:东方早报;作者:陈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