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8日电 岛内民众不爱吃米食?满街快餐店、西餐厅林立之后,米食消费量年年下跌。根据台“农委会”的统计,2002年岛内民众每人全年的白米消费量首度跌破50公斤,去年仅只48.5公斤,约是50年前的三分之一。
据台湾媒体报道,民众越来越讲究养生,用餐习惯从早年的“吃饭配菜”,转型成“吃菜配饭”。此外减重、塑身风横扫各年龄层,蔬果消费量成倍数成长,排挤效应显著,做为主食的米饭消费量自然递减。
据“农委会”统计,岛内民众白米消费量在光复后的15年至20年间,大约1952年到1967年,每人每年约在142公斤。此后经济大幅度起飞,大众的饮食习惯改变,米食消费量自此走下坡。
西式快餐连锁店引进岛内后,初期如1980年,每人每年白米消费量尚有100.82公斤,次年即1981年,白米消费量跌破百位数,快速跌到96.54公斤。此后如江河日下快速下滑,21年后即2002年,首次跌破50公斤,仅剩49.96公斤。这两年,以每年约0.7公斤递减,去年每人平均只吃掉48.5公斤的白米。
一年白米消费量仅48.5公斤,这样的数据等于一天进食量不超过130公克,大约是2碗白饭的量。
“农委会”的数字显示,上世纪中叶岛内民生物资缺乏,除了米食之外,蔬果、肉类的消费量不多,每人每年约消费蔬菜60公斤、水果16至20公斤、肉类约17公斤。但是1974年之后,蔬果、肉类消费量快速成长,尤其是水果类,每12年就呈倍数增加,去年每人的年消费量跃升至142公斤左右,是白米消费量的3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