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美互信须跨越表层

2006年01月28日 10:23

  (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美国常任副国务卿佐利克近日第二次访问中国。佐利克在中国之所以家喻户晓,并不因为他是中美战略对话的美方代表,而是因为他去年9月21日发表的美中关系的演讲,首次将中国称为“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预示美国决策层对华定位的战略性调整。

  佐利克此次访华,主要为胡锦涛访美作安排,同时也与中方就朝鲜和伊朗核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今年50岁的佐利克,1981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属于美国国务院内的温和派,曾任美国贸易代表,直接参与中国入世谈判,担任现职后则直接参与制定和执行美国对华政策。

  笔者两年多前曾撰文提出“中美关系三个层面论”,认为撇开中美每天日常接触的表层,与中国“入世”的时候相比,以两国在反恐和朝核问题为标志,中美关系已进入“利益共同体”的中层结构,但这一结构尚十分脆弱,因为在中美关系的深层结构里,依然存在着潜在战略冲突的风险。所谓中美潜在战略冲突,是指中美关系乃本世纪最复杂的一组大国关系,其中既有随着中国崛起而产生的综合国力和全球地位的竞争,又有原始意识形态的冲突;同时,这组最复杂的双边关系又带有后冷战时代的特征,合作和对抗兼而有之,因此充满变量和不确定性,双方也分别对对方充满猜疑和疑惑。从这个意义上说,随着佐利克上任后提出中美“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和模式,中美在消弭潜在战略冲突方面的互动,早一天开始比晚一天开始要好。

  以对方眼光看自己

  以变化眼光看对方

  必须承认,中美近年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沟通和磋商机制,其中有包含元首热线和互访在内的非常规机制,也有包含人权对话、经贸联委会、防务对话和国会对话在内的常规机制,去年8月开始又建立了每年两次的副外长级战略对话,再加上去年在北京举行的中美智囊对话,中美的对话框架不可谓不全。但去年夏天中海油有意购买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一事,就几乎使上述框架性机制陷于“无用武之地”的处境,其间原因不在于对话框架本身,而在于中美之间依然缺乏互信,而互信的基础则是双方的了解。

  凡此种种都显示,中美之间要产生互信,亟需加强互相了解,而了解则必须跨越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表层,而切入到对方国家的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深层。另外,在中美之间需要倡导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那就是:以对方的眼光看自己,以变化的眼光看对方。(摘自香港明报;作者:邱震海)

 
编辑:张明】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