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7日电 今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从去年年初开始就有多位重量级官员公开表示过“争取《反垄断法》在年内出台”,现在2006年的第一个月都快过完了,《反垄断法》的出台看来最早只能在今年了。其实,从各种观点中也清晰可见:《反垄断法》的制定过程,将是一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过程。最后端出的《反垄断法》砂锅里到底会是啥菜,将是博弈的最后答案。
文章称,行政垄断是块公认的“霸王肉”,少了这块主料,这个砂锅也就没啥味道了。国有垄断行业几乎没有垄断的说法,显然是欠妥的、虽然经济学上关于垄断的确切定义一直存在争议,但是对于垄断者的表现,却是能达成共识的:即垄断者要么是有能力控制价格,要么是有能力控制产量。除了行业垄断,以地方保护主义形式存在的垄断行为,也是行政垄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在技术、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垄断就像“海鲜”,虽然这种垄断不同于行政垄断而属于市场垄断,但是不把这个现实存在的原料放进砂锅里“吊”味道,也是说不过去的。例如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利乐公司的软包装材料,已经控制了中国市场近95%的份额,而一些外企更是利用标准和技术垄断来攫取暴利:貌似强壮的中国DVD产业,被它们用收取专利费的方式就轻松地抽了“筋”,这种残酷现实,不得不让人倒吸一口寒气。
因为发展历史较短等因素而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私企,似乎和《反垄断法》可能的制约对象没多大关系,但在点燃“反垄断砂锅”的同时,不去点燃“反不正当竞争砂锅”是有失偏颇的。良莠不齐是私企发展的现实,而诚信不足、商业贿赂等“亚健康”问题,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一部分“适应性”很强的私企,用“灰色”手段在市场和权力之间完成超常积累是个尴尬的事实,以致现在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的企业其实只有权力企业和非权力企业之分。
文章认为,可见,对于《反垄断法》而言,反行政垄断、反市场垄断一个都不能少;而对于市场公平竞争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言,制定《反垄断法》和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也一个都不能缺。(李云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