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全球新一波中文热背后是中国“近悦远来”软权力的写照。外国人学中文,能更加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威胁论”化解于无形。中文热也呼唤中华民族最新创造力,落实“文化立国”。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伊曾如此定义“软权力”:“一种靠着吸引,而非强制与收买,达到目标之能力。”用中国人的观念来表达,就是《论语•子路》里孔子所说的“近悦远来”。
“近悦远来”是儒家王道精神的终极目标,它与霸道权谋那种拉一派、打一派的“远交近攻”迥然不同。而当今全球的“中文热”,那是“近悦远来”所踏出的第一步,也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另一个验证。
作为一种指标性的现象,当今全球的“中文热”,实在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综合各方报道,我们又知道当今全球一百余国已有三千万人正热衷于学习中文;而中国一千多所高校里,有四百所已向外国学生开放,计收外国留学生四十万人;在许多与中国关系紧密的国家,如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中文已变得和英语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而与“中文热”同步的,是自从二零零四年十一月韩国首尔成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后,近年内全球陆续将有一百所“孔子学院”成立,作为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推广桥梁。最近,远至南美的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都有一百八十个成年人进入中文班学习中文。“中文热”的热度之高,可想而知。
全球出现“中文热”,是中国经贸活力的延伸效应。由于中国全方位的经贸活动,学习中文对各国人民已成了有利之事,进一步推动了“中文热”的诱因。韩国政府与财团培育和拔擢干部,讲究中文能力;美国富商鼓励子女强化中文学习,甚至智利人在学会中文后都很容易找到好工作,中文又怎能不热呢?
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动机很现实,但在学习过程中,却也必然会往中国思维与中国文化靠近。这对增进外国人理解中国,自然有正面作用。当今美国中学里学中文者仅二万五千人,只占中学学外语比例的百分之零点一,而今全球“中文热”当道,最近美国对全国学校做意向调查,有二千四百所学校希望增设中文课程,排名第一。当美国学生跟着学中文,对中国心灵和中华文化有了更多理解,必会使得政客们渲染的“中国威胁论”逐渐无所用其力!
因此中国官方也在积极推展中国文化和中文的学习输出,并配套在海外志愿教师、汉语考试认证等方面作出努力。对于这些,我们不但愿意肯定,也预祝它能收到更大成就。
不过,我们对“中文热”万分肯定的同时,却仍然有几个重要的观点不得不吐:其一,当今“中文热”本质上是“现实利益驱动”。它可以提供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的机会,但毕竟还不是中国优越性的证明。因此,中国万万不能因为“中文热”,即产生封建时代那种“万邦来朝”的幻想,而应把“中文热”当作机会鞭策自己。中国和中国人必须自问:当外国人热衷于学中文,甚至数万、数十万年轻人愿意远渡重洋到中国留学,我们除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精髓外,还能提供他们甚么新的内容?还能提供给他们甚么有关未来中国的更好想象?“中文热”和较早前中国开放观光后的“出国热”一样,都是增进理解的机会和管道,如果“出国热”只是让外国人看到中国旅客喧哗豪奢的一面,而展现不出人们对理想中国那种儒雅有礼的期待,“出国热”的意义即大打折扣。“中文热”使外国人对中国充满了善意的好奇,我们能否因此用更好的国民质量、更好的国家表现,来让他们觉得“中文热”是值得的?
其二,“中文热”本质上也是“经济外交”延伸而成的“国民外交”。“近悦远来”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要吸引外国人来,一定要以自己人民的喜悦为基础,对近对远,都要用同样的仁道王道来对待,而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必须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我们一向认为中国的开放改革乃是跨世纪的不间断工程。开放改革的成就必须不断提升,而造成的新问题则要用更大的改革来化解。今天的“中文热”即是一种成就,它不容自满,而应更加惕勉。因为“中文热”诚然值得欣慰,但若和全球二十亿人在学习英语的“英语热”相比,毕竟连个零头都还算不上。英国学者克里斯朵在《作为全球语言的英语》里指出,英语已在七十多个国家成为官方语言,一百多个国家成为主要第二外语,英语的地位靠的不只是旧的殖民时代,更重要的乃是它对近代文明内容的生产力。这也是“中文热”的此刻,我们必须扪心自问:如何“文化立国”?中文能替未来的文明生产出什么更好的内容?(摘自香港亚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