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一个慵懒的棋手以天马行空的棋艺夺取了世界冠军,但他自己却说,棋就是棋,不要多谈棋风和个性。这就是他的个性
★ 本刊记者/方玄昌 ☆荣郁 王颖
1月13日,就在韩国耀眼的“民族英雄”黄禹锡遭遇空前的尴尬之时,韩国的另一个“民族英雄” 世界围棋第一人李昌镐也在自己国门之内遭遇滑铁卢:在刚刚结束的第10届三星杯世界职业围棋赛决赛上,他遭遇了失败。他的终结者是中国当年的天才少年罗洗河。
罗洗河夺得的是中国的第五个围棋世界冠军,同时刷新了好几项纪录:第一次夺取三星杯;终结了李昌镐在国际大赛决赛中对中、日棋手不败的纪录;世界上第一个从预选赛杀出并夺冠的棋手;在夺冠道路上连破韩国的“新四大天王”,冠军“含金量”相当高。
名局的精彩来自失误
在本次三星杯的半决赛和决赛,有好几盘棋被围棋界看作是“名局”,尤其是罗洗河对李世石的半决赛第三盘和对李昌镐的决赛第三盘(都是决胜局),后半盘罗洗河的着法完全出乎所有观战高手的意料之外,并且最后都是以出人意料的手法取得胜利。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比赛,你一路过关斩将,对手分别有李昌镐、李世石、崔哲瀚、宋泰坤、赵汉乘等人,中国棋手最难对付的几个都被你击败了,是不是觉得很过瘾?
罗洗河:(笑)挺过瘾的,能跟水平高的棋手下棋感觉特别好。
中国新闻周刊:决赛和半决赛的决胜局你都穿同一套被看成是会给你带来幸运的运动服上场,平时生活里会不会有这种“迷信”想法?
罗洗河:当然穿西服也可以,穿运动衫是因为比较随意。要从心理上说,下棋不是因为你比人家强才赢,是你比人家更抓住了棋的规律,尽量要有一种平实的心态。运动衫可以说就是这样一种心态的体现。
中国新闻周刊:关于对李昌镐决胜这局棋,网络上有很多说法,认为很独特,下的速度非常快,多达360手,用的时间却不多;其中有很多妙手,双方也都有很多缓手和败招,你认为这一局算得上是名局吗?
罗洗河:这盘棋从整体上看,到最后冲突比较激烈,失误也很多,而且我和他都错过了一些可以一举制胜的下法。有失误,所以显得棋的变化特别多,特别精彩,大家才觉得好看。
历史上的很多名局,就因为有失误,才成为名局。
专业棋手不讲棋风只讲棋理
在中国,喜欢罗洗河的棋迷比喜欢常昊的人还要多。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更类似于“天分”型而不是努力型棋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在棋里面表现出的天马行空的个性。
中国新闻周刊:我以前看到很多前辈棋手说,“下棋必须有个性”,似乎在中国围棋界,你和马晓春的个性是最强的。这个性在围棋上会体现出来吗?
罗洗河:棋就是棋。同样的棋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本身区别不是很大,我最近看李昌镐的棋觉得他长(棋)了,其实不是他长了而是我长了,现在能看懂他的很多棋了(笑)。以前总觉得他下的一些棋很有特点,现在看,他的很多棋那么下是必然的。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决赛的第三局,我们从网络上看到一个评论,就是后半盘的棋,在下面观看、研究的专业棋手预料的进程和你们实际的进程完全是两码事,有人认为在这两局棋里,你把自己的个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您认为是这样吗?
罗洗河:我觉得只要是顺应棋的趋势下棋就好,想用“个性”这样模糊的概念去理解行棋的趋势,其实是很不好的。
中国新闻周刊:很多职业棋手共同研究的结果,跟你下出来的有时差异还是很大,主要原因是什么?
罗洗河:主要原因是大家对棋的理解有不一样的地方。职业棋手有时会说得很有道理,但有时候,因为他不是当局者,看的也不会那么细。
中国新闻周刊:你指的是有时候当局者未必迷、旁观者未必清?
罗洗河:(是的)对旁观者来说,胜负跟他没关系,不见得很仔细地看。
中国新闻周刊:你自己怎么评价自己的棋风?
罗洗河:专业棋手一般不讲棋风,只讲棋理。
勤奋、慵懒殊途同归
罗洗河绰号“小猪”,形容其“懒”。在比较严肃的棋局网络讲解中,讲解者在讲他的棋时也直接用“小猪”来称呼他;其他棋手的绰号就得不到这样的“殊遇”。
记者多次去国家棋院采访,几乎每一次都会看到罗洗河:他不是在棋院走廊里闲逛,就是在一些房间帮助棋院的其他工作人员(非职业棋手)下网络围棋。懒散和随和总同时出现在他身上。
在很多棋迷看来,爱睡觉、贪玩的罗洗河下棋凭靠的就是他的天才。的确,在这一次三星杯的半决赛、决赛的几盘棋中,担任讲解的其他职业棋手都认为他显示了国人的才气。
但他自己,却完全不这么看。
中国新闻周刊:在棋迷眼中,俞斌和常昊是勤奋型棋手的典型,而你的老师马晓春跟你本人则是慵懒型棋手的代名词。但现在,如果不算古力和陈耀烨会师决赛的LG杯,中国获得世界冠军的恰好分别是马、罗两位慵懒型棋手和俞、常两位勤奋型棋手。出现这种戏剧性结果,你觉得是偶然的,还是有内在原因?
罗洗河: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导致他们性格的不同,但最后还是会殊途同归吧。其实我觉得跟马晓春老师、俞斌和常昊共同点还是挺多的,都是比较专注;有时候各人爱做些其他事,但大家都总是离不开下棋。实际上我们在围棋上投入的时间依然都很多。
中国新闻周刊:马晓春说,自己花在棋上的时间不是很多,甚至一天不超过半小时,你认为呢?
罗洗河:他说花费时间不是很多,但实际上还是不少,因为他生活中的一些方式和想法在棋上都会体现出来,我觉的他平时的一举一动都是对围棋的积累。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你一天摆棋的时间有多少?
罗洗河:摆棋的时间相当少,但是我的资讯面大得让其他人难以想象。凡是棋谱无论是业余的、专业的、还是专业业余对抗的,我都会看,看有没有新的、我不了解的东西或者是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时间不是很长,三五分钟就够了。整理资讯需要一种方式,尽量寻找一种普遍的规律,不光是棋上的,棋内棋外都是有联系的。
中国新闻周刊:假设你前几年就努力一点的话,是否早就达到今天的成就了?成就是否更大?
罗洗河:你是在说,前几年我一直很不努力?(大笑)应该不是很成立,大家总觉得成绩是突然出现的,但我觉得突然出现的东西还是少。
中国新闻周刊:据说,你小时侯曾经测过智商,达到了160以上,这对你下棋是否有过激励作用?
罗洗河:第一次测的是160多,第二次测的是120多,是一年以后测的;如果现在再测可就坏了!(大笑)两次测的方法不一样(说明不了什么)。
痛苦总比麻木不仁要好
业余时间,罗洗河喜欢读书、玩电子游戏。令人略感意外的是,他最喜欢读的书居然是大多数读者认为比较枯燥的、马克思的哲学著作。
中国新闻周刊:你前后有两位恩师:罗建文和马晓春。你觉得,这两位老师分别对你的棋有怎样的影响?
罗洗河:罗老就相当于父亲一样。我(刚学棋的时候)在他家前后住了三年半,那时我才6岁多,一直住到10岁,后来也经常去他家里。那时我刚来北京,基本不会下棋,他从让我9个子开始教我下棋。
马老则是关键时候的点拨,让我的思维能更加清晰。棋里面的很多东西,你能够感觉到,但无法肯定,他通过大量点拨让你体会。他们给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但对棋的理解还是要靠自己,依靠很多的积累,才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并且还要能经常更新自己。
中国新闻周刊:你是先成家后立业,家庭对你下棋有什么帮助?
罗洗河:在技术上的帮助当然会少一点,主要是其他方面,从生活方面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顾,还有就是可以更专心一些。
另外,家庭可以让我在失败的时候减轻一些痛苦。当然,痛苦总是免不了的,我们总是想躲避,但实际上,痛苦总比麻木不仁要好得多。这是马思勒的话。我庆幸自己没有去看弗洛伊德,先看到了马思勒。
中国新闻周刊:你的对手李昌镐迄今还没有成家,很多人认为这是他成绩下滑的重要原因。你对他有何建议?
罗洗河:大家都知道李昌镐有个弟弟,在中国还有个女朋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个哥哥,他没结婚主要是因为他哥哥还没有结婚,其实我觉得李昌镐或许已经做好随时结婚的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