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3日电 据《法制晚报》报道,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历时两年调查,近日推出的新"百家姓"出炉,此举遭到了专家们的质疑。
社科院陈勇研究员认为,老百家姓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每组最后一个字还考虑押韵,因此它的排序没有严格按照姓氏人口数量来排列。他说,在中华姓氏文化中,老百家姓是中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而新出炉的百家姓却没有这方面内容,显得十分淡薄空洞。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张教授则认为,新的"百家姓"只是按人口多少进行的一个姓氏排序,没有实际意义。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好学易记。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老"百家姓"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如赵是宋朝皇帝的姓氏,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老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熟悉它,于古于今皆有裨益。
不过,主持新百家姓研究课题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10日认为,新百家姓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他说:"此次调查,目的并非仅局限于统计姓氏数量,实际上姓氏是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调查中发现,很多遗传疾病只在同样姓氏的人群中传播,统计好姓名的数量和分布,对于研究人类遗传学就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