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1日电 据国际商报报道,随着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相继签署,纺织品“特保”的话题逐步淡出舆论聚焦的视野。为此,有关专家提醒,要时刻做好应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围剿”的思想准备。
发展中国家跃跃欲试
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在各种谈判中大多关系融洽,然而,这种局面却在纺织品贸易问题上发生了变化。其实,在去年中国与美、欧就纺织品贸易谈判反复拉锯之时,部分发展中国家即已开始有所预案。
去年9月末,南非8个工会组织代表40多万工人发表联合声明,称中国纺织品冲击其市场,导致4万多个工作岗位的减少,其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当地纺织、制鞋等工业。
其后,10月6日,巴西公布了有关针对中国纺织品和其他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立法的两个法令,前者有效期至2008年,后者至2013年。两项措施将通过限额和提高关税等方式,限制中国纺织品、鞋等多种产品的进口。
2005年11月,墨西哥媒体报道,该国纺织成衣企业也准备联手国外同行向中国开战。
12月17日,土耳其公布了对中国纺织品2006年的配额数量,并在2005年42类受限纺织品的基础上又增加两类。
此前,阿根廷等国也纷纷“立法”,直指中国纺织品。
出口增速依然可观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指出,我们必须处理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要力争与其共同营造“双赢”的发展模式。“否则,一旦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情绪上来了,服装烧得可能比鞋更快。”
相关机构研究表明,受美欧设限等影响,出口减速将是今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主要特征。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超过11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考虑到受限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预测2006年出口增速仍将维持在15%左右。
对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设限对出口不会构成根本性影响。受限产品在欧美市场的覆盖率分别为30%和35%,但在整个出口市场所占比重也不过10%左右,在增量市场的占比则为25%。因此,纺织出口必须改变目前数量增长模式,向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高附加值的方向努力。
探寻化解之道
前不久在香港举行的WTO部长级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作出的表率作用,让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认识到,中国非常愿意与其一道,为所有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在这方面作出的承诺和合理的让步,是很值得的。”张汉林表示。
其实,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对待中国纺织品问题上也存有顾虑。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有关人士说,处理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视野要开阔,要有智慧,要针对不同国家和不同行业采取差异化策略,综合运用政府和民间经济外交、行业对话和自我约束等手段,化解矛盾,寻求利益共存。
华冠雄则认为,对纺织品出口企业来说,“十一五”期间最重要的功课,就是通过创新做强,依靠品牌做大,而“走出去”和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正是上选之策。(记者 裴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