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九日电 (记者 应妮)截至十二月二十八日,中国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共收到来自海内外的家书三万两千封。同时,民间家书系列图书第一辑《家书抵万金》也将于近日面世。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于今年四月十日正式启动,得到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积极响应。六月下旬在此间举办了首次征集成果展,影响进一步扩大。
在目前收到的三万多封家书中,最早的写于明代,最晚的写于近期,时间跨度达四五个世纪,基本上展现了明清以来民间家书的风貌。内容涵盖亲子、敬老、手足、爱情、军旅、两岸、海外等方面。
一封家书见证一个时代的景象。如家住上海的姚慰瑾老人寄来了父亲抗战初期逃难途中写来的十余封家书,这批家书纸张大小、质地不一,有的用钢笔、有的用毛笔和铅笔写成,可见作者当时处境的艰难,但通篇贯穿着醇厚的父爱和亲情。在记述奔波逃难生活的同时,作者发出了“乱世做人,简直不是人”的呐喊。
家书也是亲情传递的载体。家住福州的蔡健予女士是一位新加坡归侨。离家三十二年后,她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妈妈身边,可是年老健忘的妈妈竟然不能认识自己的女儿。蔡女士捐出的五百余封与远在新加坡的家人的通信,把自己爱国、爱家的纯真情感永远定格在那一封封家书上。
据了解,民间家书系列图书第一辑《家书抵万金》共收录家书三十余封,是从所征集到的三万余封家书中精选出来的,每封家书都配有家书原件的图片、相关当事人的精美老照片和家书背后的精彩故事。书名由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题写。
另据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负责人透露,二00六年面向全球华人的民间家书征集工作仍将继续进行,并将举行国家博物馆百封民间家书收藏仪式、评选一百位“亲情文化使者”、中国军旅家书大展、首届中国家书文化论坛等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