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东亚峰会(10+6)与老字号的东盟峰会及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3),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垄断会议的内容,东盟似乎可以安心担任主导角色
文/曹明
中国商人高华经常面带笑容,漫步于柬埔寨首都金边一座法式风格的大厦里。过去,这里是法国殖民时期的市政大厅,而现在,它是柬埔寨中国商会的总部。
身为商会会长的高华有理由感到高兴。去年,中国首次成为柬埔寨的第一大投资国。中柬之间的贸易额同比增长了50%。
明年,在金边的毛泽东大道上,一座属于中国人的大楼将拔地而起,一举成为这个国家最高的地标式建筑。
12月12日第11次东盟首脑会议、第9次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10+1)、第9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3)以及首届东亚峰会(10+6)等系列峰会开幕之际,中国受到与会国家的普遍尊重,几乎在所有国际知名媒体关于这次峰会的报道中,“主导权”和“中国”这两个关键词都会被提及。
当中国面对日本
“中国并不想争夺主导权,现在只是在积极地推动地区合作,而这已经引起了美国和日本的警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东盟才是东亚合作的核心,而中国只是一个最主要的推动力,中国没有必要去主导东亚合作。
同时,中国更是极力避免挑动美国的敏感神经。华盛顿大学国际问题专家大卫·拜克曼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中国的崛起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亚洲地区的局势。但中国是谨慎的,它避免直接挑战美国的角色。”
然而,日本显然不认同这种说法。日本先是坚持邀请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参加东亚峰会,想将他们包括到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中,以平衡中国在整个地区合作中的影响力,紧接着又宣布设立总额为1亿美元的“东盟综合支援基金”,对东盟加大金援的力度,其在东南亚的意图十分明显。
就在此次峰会开幕之前,由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次参拜靖国神社,中韩两国宣布推迟例行的三国首脑会议和外长会议。
虽然小泉对于会谈取消事件的态度是:日中和日韩关系紧张只是“暂时的”,不会损害日本的区域影响力。但是,“这肯定会影响到东亚的区域合作。”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赖洪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过去,日本被认为是这一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加坡东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丹尼斯·邱(Denis Hew)分析说,东亚地区过去20年的经济融合中,日本对这个地区的大量直接投资促成了整个产业链的形成,起到了经济发动机的作用。
但是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在东南亚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仅仅在几年前,东南亚那些以出口为生的国家还担心中国的复兴会给这个地区的制造业带来沉重打击,造成大量失业。但是这种担心很快就灰飞烟灭。
事实上,从1994年到2004年,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出口额从占GDP的25.2%上升到29.6%。2004年,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058亿美元。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的话,中国将很快超过美国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
因此,连日本的《东京新闻》都不禁感叹:在东盟地区,中国拥有比日本更大的影响力。东盟没有一个国家署名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此次会议的东道国马来西亚也对中国抱有十分友善的态度。
东盟:平衡还是分裂
在讨论本次会议宣言的时候,中日双方的矛盾同样尖锐。日本方面主张将东亚峰会的参加国原封不动地吸纳为“东亚共同体”成员。但中国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应该在“10+3”的范围内讨论一体化。
为此,东盟各国分成了两个阵营:新加坡、印尼和越南等国与日本保持同一论调;而泰国和马来西亚则极力赞同中国的主张。
虽然,最终的宣言没有出现“东亚共同体”的说法,但是针对这一问题产生的矛盾并不会很快平息。
曾任日本驻联合国大使等职的谷口诚对此表示了担心。他说:“如果目前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善,可能会导致东盟内部的分裂。”
翟也分析说,中日之间的竞争有两种,一种是良性竞争,比如日本向东盟提供经济援助,中国也对东盟许以各种优惠政策,这对东盟国家来说是乐于看到的。而另外一种则是恶性竞争,比如在日本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由于中日双方的态度完全相反,那么东盟国家就必须予以表态。这样的竞争将使得东盟国家内部产生分歧,降低合作的效率。
事实上,东盟对于中日之间的竞争很多时候是乐见其成的。泰国的一位高级外交官很直白地说:“东亚地区的中心是东盟,这一点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中日韩三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紧张,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这样主导权就会落到我们手中。”
而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访问时也强调,“10+3”的合作体系下,整个东亚的中心是东北亚,而加入了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后,东亚合作的重心又重新回到了东南亚。
“这是一种典型的新加坡思维——大国平衡。”翟认为,“让越多的大国参与进来,这些大国就越难达成一致,而东盟正好可以从中协调,发挥核心的作用。”
基于这种分析,赖洪毅预测,东盟在处理中日韩三国不合的问题上,一定不会倒向一边,而他会充当和事佬,哪方都不得罪,并让这些大国越来越依靠中间人。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邱震海则对《中国新闻周刊》谈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在东盟调解无效的情况下,中日韩三国将单独同东盟发展自由贸易区,但整个区域的整合将无法达成,相关国家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害。
又一个政冷经热
“与欧盟相比,从经济上来说,东亚的融合已经达到了欧盟的水准。”前日本高级贸易官员Eisuke Sakakibara认为,东亚地区的贸易依存度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但是他也承认,这一地区政治一体化的进程还远远落在后面。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截至2003年,东亚地区的区内贸易额比例已经占到了这个地区总贸易额的54%,直逼欧盟64%的水准,而高于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46%的水准。
亚洲开发银行指出,54%这个数据已经高于欧盟1992年的水平。那一年,欧盟各成员国签订了旨在确立欧洲的经济、货币和政治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此外,还有一系列数据也让人们对东亚一体化的进程充满期待:这一地区聚集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四分之一的GDP和一半的外汇储备。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成员国保持着全球最高的经济增长率。
但是,美国《新闻周刊》分析说,与欧盟相比,东亚地区的政治生态异常复杂,这为东亚一体化造就了众多的怀疑者。
此外,贫富差距悬殊,欧盟的最富裕国家和最穷国家的收入差距是10倍,而东亚国家则可以达到100倍,以至于现在就有人担心,一旦开放彼此的市场后,那些穷国的劳动力将大量涌入富国,对目的国造成过大的压力。
除了这些实际的因素外,Sakakibara在谈到东亚区域政治合作进展缓慢的原因时说,整个一体化的进程是由市场来决定的,而不是依靠政治精英,而欧盟的形成过程中,政治领袖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不管怎么说,东亚的领导人也已经意识到了政治一体化的重要性。中日韩三国都和东盟国家签订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承诺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并且不干涉他国的内政;而中国则正在通过东盟区域论坛来协商南海问题。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