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1日电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载文指出,宏观调控着眼于平衡经济短期波动,而触及深层次体制弊端的改革,在2005年则显示出润物无声的力量。
文章写到,股权分置改革、汇率改革、建行上市、央企重组并试点外部董事等等,这些多年未解的难题,统统在今年破题并取得平稳推进。用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范恒山的话说是,“改革在各领域有序展开,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一些多年酝酿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有所突破。”
但范恒山也指出,改革到了真正啃“硬骨头”的时期:从改革内容来看,相对容易的改革差不多已基本完成,目前面临的主要是一些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配套性强、风险比较大的改革,已与行政体制、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改革连在一块,甚至涉及国际经济关系和社会稳定。改革成为真正庞大的系统工程。
从改革的动力看,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对各方面利益调整包括普通老百姓利益调整不断增强,由于改革的渐进性,也由于改革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和不规范行为等,已形成的改革效应在分享上产生了不合理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部分民众拥护改革、投身改革热情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长期作为改革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的政府部门,在改革的深化过程中,本身成了改革对象,其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从改革方式来看,随着改革领域的广泛化和改革探索权普遍化,以及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元化,由政府给优惠政策进行改革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主导改革能力也受到了严重挑战。这种状况在这次宏观调控中就体现得特别明显。
从改革要求看,人们对改革效应的预期普遍提高,对改革成果分享的要求明显增强,改革的“目的性”日趋清晰和强烈。改革到了现阶段,已从以“破”为主,转变到“破”、“立”并重和寓“立”于“破”之中,其建设性明显增强;已从主要是利益调整转向利益调整和利益增进并重,从利益倾斜转向利益兼顾,特别是要求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分享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因此,范恒山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具有明显的关键性和艰巨性特征,必须要下更大的决心,做更大的努力,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才能使改革扎扎实实地推向前进。”在他看来,当前改革中存在和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
其一,改革进展还不平衡。有些改革处于滞后状态并越来越制约着其他领域改革的进程。由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尤其是地方保护主义和不合理的行政干预严重阻碍了真正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和要素市场化进程。有些改革仍止于表层,还没有真正触及深层,整体上没实现质的突破,如部分垄断行业的改革虽然打破了垄断格局,但真正有效的竞争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有些改革在推进中出现走样变形;有些改革由于涉及利益关系和缺乏配套条件而难以推进,比如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有些改革带有浓厚的部门色彩,推出时就带有明显的缺陷;更有甚者,在部分行业、领域,某些非改革、甚至逆改革的做法也以改革或“国际通行规则”的名义登堂入室,为改革的深化造成了严重的障碍。
其二,对改革不重视,“发展硬、改革软”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部门和地方对通过改革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性障碍认识不足,没能够把改革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没能正确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关系,“重发展、轻改革”的现象还一定程度上存在。
其三,改革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改革进入全面突破的新阶段,要充分发挥部门地方推进改革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同时必须加强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
其四,改革措施监督检查不到位。有的部门重布置轻督促检查,使改革措施不能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