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布什“说和”与国际舆论转向引发的一丝暖流,目前尚不足以融化中日关系坚冰
本刊记者/杨中旭
“我对靖国神社抱有负面感情”,11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在造访东亚前夕,如是评价这一中日关系的“死结”。
在他表态的前后,对于这场旷日持久的“死结”之争,西方舆论开始出现倾向中韩等二战受害国家的迹象。不仅布什在东亚之行中公开对中日、韩日关系劝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也在11月中旬的APEC峰会上遭到了空前的“冷遇”。
在中日关系持续的严冬中,现在看来,国际社会在洞悉利害关系后作出的反应,让人提前感到了微弱的暖意。
布什的回应“不同寻常”
“靖国神社里不仅供奉着老布什战场上的敌人(自杀式飞行员),还供奉着发起这场战争的14名甲级战犯,小布什当然会反感。”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说。
布什说,他对靖国神社的负面感情高于普通人,因为他的父亲老布什在二战期间是美国海军飞行员,曾经在日本军队的攻击下受伤。
但是,小布什的这种“负面感情”何时抒发——由于身份的原因——就成为一张政治牌。“小泉在10月17日的参拜,成为国际舆论的一个转折点”,刘江永说,“西方已经看出症结所在,那就是日本右翼的固执。”
本来,由于地理的遥远与历史的差异,西方乃至亚洲的印度等国,对靖国神社问题并不十分关心。由于日本是西方的盟国,在价值观上有诸多共通之处,在这一问题上以往西方也不倾向于中国。可资为证的是,此前的四次参拜,身为美国总统的小布什一直保持沉默。
去年8月的“亚洲杯事件”和今年4月发生在中国一些城市的对日示威游行,开始让西方舆论真正认识到靖国神社的“死结效应”。但由于游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犹不及的行为,在西方媒体的眼中,错并不全在日方。
“那时候西方媒体是各打五十大板”。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张琏瑰说。
随着西方对“死结”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对日本的批评力度也开始加大。今年9月,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在东京发表演说,在批评了日本推卸战争责任之后,发出了严厉的警告:日本民族在世界上没有多少真正的朋友。
布什此番出访东亚前后,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西方主流媒体,不约而同地开始批评小泉,认为其固执的参拜是导致日本与东亚国家关系恶化的根源。英国媒体甚至不客气地说,日本继续固执下去,下场会“很悲惨”。
在这一背景下,布什在访华期间,首度与中国领导人谈到了靖国神社问题。《中国青年报》援引《朝日新闻》的报道说,胡锦涛主席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悼念死难者的解释提出质疑,布什的回应是“敦促中国对日推进面向未来的对话”。日本媒体认为这“不同寻常”。
“中美元首能够谈及靖国神社,相当程度上也是日本逼迫的结果”。
日本固执促成中韩靠近
日本右翼的固执,也“促成”了中韩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靠近。11月中旬APEC峰会期间,中韩外长联合表态,对参拜问题“绝不容忍”。而观察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最近5年来的讲话,对参拜的评价也从“遗憾”、“反对”、“愤怒”升级成为“对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参拜问题存在20年了,事态变得严重的这5年里,中国民间的思想也曾出现过摇摆。”刘江永说。小泉参拜初期,国内曾经出现“对日关系新思维”的提法,这和一直存在的“强硬民族主义”思潮,尽管在思想上对立,却不幸均成为日本右翼的口实。
“不过,中国政府的立场一直很坚定和稳定,”一位曾经出使日本的中国外交官员说。“胡锦涛主席去年11月和今年4月两次在国际场合会晤小泉首相时所做的表态表明——中日关系不能也无法回避历史问题。”
促使中国政府立场坚定的另一个因素是日本领导人的出尔反尔。在小泉分别对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食言之后(小泉两度在国际场合会晤时做出不参拜保证而事后反悔),小泉再未得到与中国领导人会晤的机会。
有鉴于此,在参拜之后自知开罪中韩的小泉,在此番APEC峰会之前,通过媒体放风,希望在会议期间,与中国领导人会晤。与此同时,新任外相麻生太郎打电话给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希望构筑共同协力的日中关系”;新任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则对媒体说:“各国政府之间在个别领域上存在分歧,不应该成为影响(日中、日韩)国与国之间整体关系的障碍。今后还要继续在广阔的领域,构筑日中、日韩关系。”
但是,APEC峰会期间,小泉仍然受到冷遇,不仅胡锦涛没有给其会晤机会,韩国总统卢武铉与其短短半小时的会晤也只是出于东道国礼节上的考虑。
小泉内阁对韩国放出的“软话”,从某种程度上甚于对中国的“示好”。日本又开始强调日韩的“军事同盟”、“共同价值观”。
“在历史问题上,韩国曾上过日本的当。”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教授石源华说。这指的是,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在日本的保证下,于1998年承诺不再追究日本的历史问题。而几年来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让韩国人感觉“寒流”来袭,终于发起了对日本的“外交战”。
根据刘江永的观察,韩国也在有意效仿中国,在首脑会晤问题上给予日本更大的压力。时至今日,韩国总统卢武铉仍然没有确定是否在年内访问日本以纪念日韩邦交40周年。
今年以来,中韩的坚定态度终于引起了西方舆论的关注。
保守派仍占上风
在这个中日关系的政治冰期,中国驻日大使王毅于胡锦涛主席出席APEC峰会前后,连续通过撰写文章、会见记者等方式解读中日关系。他说:“靖国神社就是阻挡中日友好的一个死结,唯有将死结打开,中日之间的政治障碍才可以摒除,首脑之间的往来以及种种问题才可能获得解脱。”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张琏瑰说,“一丝暖流还远不足以动摇日本政坛向右转的事实”。
10月31日,大选获胜后小泉改组内阁,至关重要的官房长官和外相职位分别由强硬派人士安倍晋三和麻生太郎担任。由于这两人早已宣称要参拜靖国神社,明年9月小泉卸任首相前,有可能出现首相、官房长官、外相联袂参拜的局面。此前,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和外相从未出现在靖国神社。
在国际舆论集中批评日本之后没多久,11月26日,麻生太郎外相还在说:目前只有中国和韩国反对参拜。与此相对的,是卸任外相町村信孝无力的声音:“为工作计,我在担任外相期间不能参拜。”
“这是冷战之后日本国内政治生态的延续,保守派占据上风,”刘江永说,“相形之下,外交只是内政的一种反映。”
所谓的保守派,就是目前日本自民党最大的两个派别:森喜朗派和小泉派。而他们也在新世纪后先后出任日本首相。
“保守派的固执大概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刘江永说。即使小泉明年9月卸任,安倍晋三和麻生太郎也已经处在了接班的位置上。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