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7日电 “福娃”的设计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主任吴冠英昨日向《新闻晚报》展示了“福娃”的前身——“喜娃”,并透露了“喜娃”成为“福娃”的“坎坷历程”。
去年4月份,北京奥组委向社会征集奥运会吉祥物方案,吴冠英便开始着手创作。“我开始也想了好久,有一天晚上我来了个灵感,想到了五行学说。”
吴冠英介绍说,五行既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数目和代表的颜色又可与奥运五环相吻合,同时,中国文化里又有很多用‘五’象征的吉祥意义,如“五福临门”等。
定下五行理念后,吴冠英又想办法把它应用到图案中。于是他想到了“人面鱼纹盆”上的图案。这个图案代表了人和自然的结合,也是广为人知的中国文化符号,在熟悉的同时又有一种陌生的神秘感。
据此,初稿命名为“五彩娃”,头部是不同表情和颜色的人面鱼纹图案,身体是小娃娃状,又叫“喜娃”。
去年11月份,吴冠英向奥组委提交了“喜娃”,马上就引起了专家韩美林的注意,并开始对“喜娃”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
他找到了当初发掘“人面鱼纹盆”的考古工作者,却了解到“人面鱼纹盆”是古代的陪葬品,“如果是陪葬品,是不是会不吉利,与奥运的氛围会有冲突。”考虑到这个因素,在初评时,这个方案被搁置下来。
经过组委会的选拔后,最后入围的方案只剩下了6个,熊猫、老虎、龙、孙悟空、拨浪鼓以及阿福,并将这6件作品定为吉祥物的修改方向。
今年3月11日,韩美林、吴冠英等专家入住北京郊区一家宾馆,进行了23天的“禁闭”,对入选的6个方案进行修改,“我们画了好几天后,都觉得没有思路,这些方案无法承载奥运的丰富内涵,大家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
3月13日夜,大家又把50个入围作品重新翻出来,再看一遍,寻找新思路。
看到“喜娃”方案后,大家眼前一亮,由于提交方案的时间已经非常紧迫,韩美林临时决定把工作人员分为两组,一组继续研究6个方案,另一组,只有韩美林和吴冠英两人,专门进行对“喜娃”的修改。
又经过几天努力,每人画了几千个稿样,五个凝聚专家无数心血的“福娃”跃然纸上(李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