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在中国的时候,曾经跟一位年长的朋友谈及出国的事情。这位朋友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欧洲留学数年,经年没有尝过中餐的味道,偶然在街头见到一家中餐馆,仅仅吃了一碗面条,就已经是热泪盈眶。这位朋友本来是个离不开体力工作的大学教师,一位坚强的汉子,但也在不知不觉之中,为一碗面条泪流满面。
在纽约,即使你已经生活了很长时间,也不容易产生这种背井离乡的感受,因为纽约的华人社区庞大,到处都是中餐馆,到处可以见到中国超市,到处都可以讲中国话。在家里可以每天烹调中国菜,在公司也可以很容易订到中餐外卖。
从饮食的角度来看,在纽约跟在中国倒没有太大的差别。不管你来自鲁、川、粤、淮阳等等那个菜系的区域,都可以购买到你所喜欢的食品,都可以到不同的风味餐厅去饱餐一顿。
我所认识的一些华人朋友,即使居住在外州,也经常驾车数小时到纽约的唐人街购买中国食品,满足一家大小对中国味道的需求。虽然他们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并且很多都已经进入了“主流社会”的公司,但对中国食品的依赖,可谓一往情深,无法离开。江山可能易改,肠胃的本性难移。
目前美国已经拥有数万家华人开设的中餐馆,据说新移民开设的中餐馆犹如星火燎原一般走遍美国各地,从包厘街、阿伦街中餐配套商业区的扩大和繁荣,可以看到中餐业目前的繁荣程度。
唐人街上除了拥有数量巨大的中餐馆之外,还拥有“德昌”、“万昌”、“兆昌”、“刘氏”等许多家肉食公司,向各种族裔居民供应着中国特色的肉食。坚尼路上的中国肉食公司,那些裸露的海鲜和肉食,成了很多外地游客不断拍照的对象。
作为纽约客,我们的中国胃很容易得到满足,如果不喜欢上中餐馆,也可以很容易在家里解决。
不过,作为热爱中国文化的中国人,你的心灵却不那么容易满足。
纽约不是没有中国文化中心,可是位于中城;纽约不是没有以中国人为对象人的博物馆和图书馆,可是地方狭小,也不是没有中文书店和中文报刊;大都会博物馆里面有丰厚的中国艺术品,你总觉得距离遥远;现代艺术博物馆 12 月份也推出了中国早期电影系列的播映,可是你总会觉得这些零零散散的“文化项目”与“文化活动”跟华人的心灵总有一点点距离。
这种距离有时候甚至无法用语言表达,但是它是你内心的真切感觉,可能是尚未形成“气候”吧。
肠胃的不满足,很容易让人们牵肠挂肚,甚至坐立不安;心灵的不满足会让人精神迷茫,不知所以。
海外华人漂流在外,故国的一切已经渐行渐远,而心灵的联系却是越来越强烈。中国肠胃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精神家园的建设却不能仅仅依靠商家来解决,这是个浩大的工程,需要机构的参与,需要更加强大的力量来支持。
来源:美国《侨报》文:陈儒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