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应用英语在中国汇聚成一股潮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始一点点地触动
据有关媒体报道,在海外求学的中国留学生中,有70%经过“新东方”培训。而俞敏洪——北京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也被人称之为“英语学习世界里的教父级人物”。如今,以出国英语考试培训起步的北京新东方学校已经发展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12年前的11月16日,正式注册的北京新东方学校只能靠俞敏洪到街上粘贴小广告来招揽学生,而在刚刚过去的11月16日,俞敏洪带着他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正式入驻新东方大厦,这座被媒体誉之为“中国民办教育第一楼”的瑰丽建筑耗资三亿元,坐落于北京寸土寸金的中关村。
新东方英语教学培训的发展变化与中国的英语学习潮流似乎有一丝微妙关系。
中国新闻周刊: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说,英语能力不过关是目前阻碍中国大学生进入外企的主要原因之一,你怎么看中国大学生的普遍英语水平?
俞敏洪:我在北大教过两年书,在新东方教了12年,我觉得自己的听说写作水平肯定要低于我的词汇和语法水平,因为我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以阅读为主的一种教学。现在的学生面对的状况跟我一样,比如说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如果完成考试要求水平,那他的阅读能力就达到美国高中生的水平了,可以得十分,但他的听力可能是两分,说可能是一分,写也可能是一分,学生考过四六级但嘴巴张不开的很普遍。
我们估算全国能达到英语应用能力水平的人数大约在1000万左右,我指的英语应用能力还是指普通水平,比如说平时能读文章、与外国人进行简单交流、能处理英文信件、可以看懂英文电影等——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不一定准确。
中国新闻周刊:据估算,曾经和正在接受英语教育的人不低于4亿?
俞敏洪:数量的确很大,我从“文革”时上初中就开始学习英语课文,而早在这之前,中国与前苏联彻底断绝交往后就开始改学英语(之前是俄语),我还记得那时大家要学的第一句话就是“Long live Chairman Mao!”就是“毛主席万岁”。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在学习基数这么大的情况下,能达到应用能力水平的人如此之少?
俞敏洪:这怪学生吗?不怪。怪整个中国外语教学机制!比如说,中国的高考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不考听说,那学生凭什么要学听说啊。
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机制谈起来一点都不用回避,尽管全世界都是一个应试的世界,其实美国的考试比中国的还要多。但中国有些考试比较荒谬,比如不管从事什么职业,要评职称就必须考英语。所以有人提出“大学四级和学位脱钩”我特别赞成,因为它并不是学生水平的标志。
当然并不是说英语考试不重要,比如你到美国留学你就必须要通过TOEFL或GRE,否则去了后学不下去还得回来,因为跟不上,连课都听不懂。国内的大学生毕业以后,英语并不一定会成为生存语言,但我觉得,他们应该学英语,因为这是信息社会的需要。当然,不要与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联系到一起,否则目前这种现象还会持续。
中国新闻周刊:在现有英语教学机制下,你们的教育方式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俞敏洪:你可能听说过一个故事,就是渔民打上来一桶鱼,他发现鱼一会儿就都死了,但偶然一次渔民放了一条鲇鱼进去,结果那桶里的鱼活了很久,因为鲇鱼在里边总是不停地翻滚,我希望新东方能起这个作用。
很多人都知道新东方是以出国英语考试起步,在那个时候英语培训市场的听说需求还不是很多,社会上也没有认识到听说水平高的人就能找到更好工作的认识,现在社会发展迅速,突然之间大家发现听说写作更重要了,因为需要跟外面交流,但整个中国的教育体系没有对这个做好准备,所以问题显得严峻起来。
但即便如此,新东方在1996年时就开始重视听说方面培训力量的加强,像那时从国外回来的王强、周成刚等人——王强是专门受过美语发音训练的,美语讲得极其流畅;周成刚则在BBC当过播音员——他们进入新东方后带动了一批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们会想他们能学到这个地步我为什么不能啊?所以新东方应用英语领域就起来了,后来更多认识到应用英语重要的人又在中国汇聚成一股潮流,从而对传统教学方式一点点地触动,我觉得这就是新东方的鲇鱼效应。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社会上对英语能力培训的要求,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俞敏洪:在2002年以前,新东方的非考试类培训只占报名人数的10%,而现在非考试类培训无论在报名人数上还是收入上都已达到50%的比例。这说明人们对应用英语的需求增长是非常快的。而目前的趋势是,这部分比例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对中国英语教育的状况过于悲观,因为社会潮流会推着它向前走,任何人都挡不住。社会的发展就像大江奔流,肯定有泥沙俱下的时候,只有达到一定阶段,它才能沉淀下来。
况且目前的中国已经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汇所在,一种新型的文化正渐渐产生,人们在面对这种化融合的时候,不能不学好汉语,但也需要学好英语,因为它是西方文化的最主要载体。
所以无论是因为找工作、出国旅游,还是因为父母的敦促,学英语都是一种社会趋势,这种社会趋势是被文明和文化驱动的,而不是考试机制和教育体系可以阻拦的。现在社会上已经出现了这种状况,很多来新东方进行英语能力培训的,就是因为工作上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何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