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5日电,据新华网报道,初冬正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招聘会频开的时候,而多家招聘会却出现了许多文史类的学生手拿简历却投不去,大学生反倒不如技校生容易找到工作的情况。“没有适合的专业”和“要求有相关经验”成了这些学生就业的一道道障碍。
吉林大学的一位老师说,本科生就业难折射了国家教育结构问题--轻视技工而偏重学历教育。这种教育结构最直接结果是使市场上的大量技术工人短缺,而学历教育人才过剩。
这位老师说,曾看到这样一篇报道:一位本科生毕业后遇到就业压力后,只好重新选择到职业技术学校学习,重新就业。"本科生毕业后再到技校去学习,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浪费,更说明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配套。今后,高校不应再对毕业生过多地教授理论,而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除了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外,学生就业心态也是就业率高的原因。职业技术培养的是会操作、懂技术的生产队伍,是基层的工人。许多毕业生对薪水和企业条件要求不高,实习期内可以给到450元至600元,而这恐怕本科生难以接受。
有关人员表示,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岗位条件要求往往超出了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的限度。两者进入市场经常出现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只有在能力上可以找到对接链。求职者在进入市场之前,培养能力应重于学科专业的成绩追求及学科外的综合能力,用人单位进入市场不要把门槛定得太高。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用人单位存在着需求结构的不合理,解决这种落差,高校要根据社会上的需要调整某些学科设置,大学生也需要观念上的转变,由过去求稳定去机关工作的观念逐渐向自主创业、到民营企业工作过渡。(张学香、李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