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十二月四日电 题:岁末上海楼市“消化不良” 多方静观其变
中新社记者 褚婷婷
在业界对楼市“金九银十”的复兴期待破灭后,岁末的沪上楼市显得格外低调。日前,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尽管成交量有所回升,但销售的迟缓,使楼市在岁末不可避免地“消化不良”,市场明显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特征。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十一月底,上海全市住宅可售面积约为九百九十万平方米。专家分析,十月上海市市场化的商品房成交量为一百一十四万平方米,如果以十月成交量计算,目前上海可售的九百八十三万平方米商品房存量,在不计算新增供应量的情况下,需要大概十个月左右才能消化,上海楼市供大于求的局面已成定局。
尽管在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面前,部分开发商出于岁末资金周转压力而顺势调低房价,调房价成了岁末促销的最大法宝,但记者发现,调价楼盘还只在部分,众多开发商仍心系前期市场火爆时的高额利润,不愿让利降价,而他们的销售也情理之中地深陷“冰冻期”。尤其是不少高档房,以其不可复制性品质为由,依旧高调“摆谱”,标价在每平方米两三万乃至逾十万,尽管他们只推出几套或十几套房源探市,但问津者寥寥。此外,还有开发商捂房观市,将可销售面积捏在手中,等待市场回暖。
一方面是开发商的高调、买家的谨慎入市,导致了楼市买卖的乏力;另一方面,长达半年多的观望期积蓄的房源供应量,在年底一定程度地释放,“供大于求”局面最终难以避免。楼市如此消化不良,让不少房产中介难以维持经营,甚至连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房贷业务也陷入困顿。记者日前在南京西路上一家银行获悉,为吸引房贷业务,该行已推出低于目前市场的优惠贷款利率,而且承诺三年的固定利率以吸引贷款者,但基于市场整体低迷,贷款业务仍然门可罗雀。
业内人士表示,在经历了三年左右的房价快速上涨之后,几个月的观望期使得市场中的各个层面不知所措。面对目前难以琢磨的上海楼市,岁末市场多方继续“静观其变”,开发商采取减少供应量的办法,比如先出售个别楼盘,等价格上来之后再将楼盘全面抛出,试图造成“房难买”的市场迹象,以改变购房者持币观望的心理;而买房者看到了房价下跌的希望而继续持币观望。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沪上楼市总体供求比已接近二比一,而随着后期越来越多房源的入市,以及销售的疲软,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扩大。专家分析,这一局面的形成是受前期房产新政实施影响的直接结果,同时也是楼市开始理性调整、步入良性发展的表现。预计未来一至两年,市场将持续处于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存量房将在房产价值体系重新调整中逐步消化,楼市将实现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