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赵启正:新闻人最重要的价值观是对社会的责任感

2005年11月30日 08:46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从新闻把关人转换为新闻操作人,好比是裁判变成了教练。前国务院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受任人大新闻学院院长的消息因此备受关注

  赵启正,生于1940年1月,北京市人,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早年在上海工作,从政多年,担任过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

  1998年任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主任。

  今年8月25日,已65岁的赵启正退休,改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现被中国人民大学聘任为新闻学院院长。

  “这份聘书很重,也许有一吨重。”当国务院前新闻发言人赵启正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手中接过聘书时这样说。11月19日,赵启正正式就任人大新闻学院院长。

  赵启正在新闻办任职期间,力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改革,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此外,这位新闻“把关人”关于怎样看待“负面报道”的一段论述,给很多人留下印象,他称,“我们需要辨别什么是正面,什么是负面。说我们的不好就是负面消息吗?不是。判定报道的正面负面,应该从是否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方面来考虑。比如对之前SARS的报道,就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负面报道。”

  对于此次赴人大新闻学院履新,赵启正说圆了自己当老师的梦,“我全家都是老师,父母教了一辈子书,两个弟弟也在大学任教,只有我是个例外。没想到大学毕业42年后,实现了自己的这个梦想。”

  “高钢一天之内给我发了7个短信‘逼’我‘就范’。”就任当天,赵启正对在场记者说,“刚开始我很犹豫,但后来被人民大学的真诚感动了。”

  高钢是前任人大新闻学院院长。上任刚刚半年,他主动让贤,请赵启正出山,自己退居常务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向媒体透露,“赵启正同志今年8月退休后,有多家大学的新闻学院邀请他去担任院长,但他最终选择了来中国人民大学。”并称,“能够聘请到赵启正同志出任院长,对人大新闻学院专业化水平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此前,清华、北大已分别聘请了范敬宜、邵华泽两位“部级”干部担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随着赵启正正式入主人大新闻学院,“高官卸职从教”现象再度引起各界的关注和争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指出,“官员从行政岗位上退下来,进大学做教授,是比进人大政协工作更好的平台。而对学校来说,邀请领导干部兼职或者担任学院领导,将他们的资源吸纳到学校,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地位,扩大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在美国,政界和学界之间的人才流动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美国很多退休后去教书的政客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来自大学,回到大学”。换句话说,他们中很多人都经历了一个从教授到政客再到教授的过程。而在中国,除四川省原副省长李达昌外,从教高官基本不具备这一特征。

  《中国青年报》两年前曾撰文对“高官卸任从教”现象提出质疑,指出,“由于缺乏在‘象牙塔’的长期浸润,其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能否胜任以学术见长的教职就很难说。‘治政’与‘治学’虽仅有一字之隔,在某种意义上却有万里之遥。”

  而备受各方期待的赵启正如何实践自己从“治政”到“治学”的角色转换?11月21日,本刊独家采访了赵启正。

  “我和新闻学院需要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

  中国新闻周刊:与你一样,有很多政府官员退休后进入高校执教,你认为这一群体和学校其他教师有什么不同?

  赵启正:区别当然是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教学的内容要针对社会需要,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能够比较准确地提出一些课题。也就是说,在这些人的参与下,课程设计得会更准确,教学内容会更符合实际需要。

  教授们是理论工作者,我们是实际工作者,二者相结合会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中国新闻周刊:出任院长后,你是否会进行一些教学改革,比如更换教材,引进有实际经验的从业者成为学院的客座或专职教授?

  赵启正:我只会对新闻教育提出一些我个人的建议。我设想的方式是,和同学们一起座谈经济、文化、科技、宗教各个领域的问题,也讨论一些案例。在和同学们的接触中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并向他们指出不足。

  我和新闻学院需要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如果老师和同学觉得我不合适,希望校方能够告诉我;如果我觉得自己做不了,我也会提出来。总之,这不是一个永久的任命。

  中国新闻周刊:你就任政府发言人时的社会资源是否会带入人大新闻学院,给它帮助?

  赵启正:那是当然。我会找熟悉的朋友,可能是领导干部,也可能是在某些方面有专长的人,甚至是名人给同学们讲课、做报告,或者座谈,使学生增长见识。另外,为学生提供一些实习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些就业指导。总之是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接触社会,有所成熟,克服在学校期间与社会脱节的弱点。

  “我觉得应该告诉老师和同学,社会对新闻专业学生的要求”

  中国新闻周刊:你在就职当天的记者会上提到,以后新闻学院的毕业生将有更多的出路,新闻学院除了为报刊培养记者编辑外,还要为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甚至医院、学校培养新闻人才。请具体解释一下提出这个想法的初衷以及如何实施?

  赵启正:政府要表达想法,回答公众的问题,因此政府的新闻发言人要很懂新闻、很懂媒体,要知道如何对群众的要求有所回答、有所呼应,知道如何主动表达政府的意愿。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省市需要很多政府新闻发言人。

  大的企业、医院、学校、非政府组织等也有向社会表达自己的必要性,甚至是迫切性。平时要表达自己工作的进展,工厂要表达新的产品,上市公司要表达业绩,这是主动沟通。发生突发事件时也需要正确表达,这是危机处理,表达晚了就是不负责任,表达早了不仅仅是负责任,而且会拯救危机。

  所以,新闻学院毕业生的出路应是很广泛的。一个企业、单位的高层管理者中有懂新闻的人绝对不吃亏。

  中国新闻周刊: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官与报刊的记者编辑,他们所追求的新闻价值观是否完全一致?学院如何同时培养这两种类型的新闻人?

  赵启正:二者并不矛盾,都是为人民服务。都不能用不负责的新闻、错误的评议去干扰人们的思想。

  中国新闻周刊:国务院新闻办和人大新闻学院虽然都有“新闻”二字,但从角色上,你是从新闻的“把关人”变换到了新闻的执行人,对于你自己,将怎样实现角色的转变?

  赵启正:国务院新闻办主要是向世界表达中国,向世界回答国际舆论普遍关注的中国问题,解释误会,有时还要反击对中国的攻击。当然也要向国内民众介绍中国的社会进展、国家的政策以及回答广大受众关心的问题。

  在7年半的工作中,我深感新闻人才的培养、来源极为重要。然而,有些人才可以从国外引进,比如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但新闻人才是不能“进口”的,因为任何国家的新闻工作都要维护本国利益,当然这里不排除到国外学习后继续回国服务的情况。

  在多年工作中,我对于外宣事业和新闻工作有很多体会,对新闻专业的学生有哪些要求也有许多感触,我觉得应该告诉老师和同学,通过沟通使同学们更早成熟起来。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作为一个新闻人最重要的是什么?追求报道的真实性和“向世界表达中国”或“向民众介绍中国的社会进展”之间有矛盾吗?

  赵启正:新闻人最重要的价值观是对社会的责任感,一定要对社会起促进作用,引导人们的是非观。对于正确的要给予传播,对不正确的给予批评。此外就是要有敬业精神和广泛的知识。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李杨)

 
编辑:邱观史】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