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如何评估布什访华后的中美关系?

2005年11月29日 09:43

  (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美国总统已经结束对中国40个小时的访问。这几天,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无论是双方的政府、智囊还是媒体,都在对这一访问的成果以及访问之后的中美关系进行评估。

  

两种意见评估布什访华

  归纳起来,在布什访华之后的中美关系性质方面有两种意见:

  一是认为,布什此次访华证明,美国已经接受中国崛起的基本事实,中美关系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埃雷利对新闻界发表谈话时就称,美国已经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而且已经将中国视为伙伴而非威胁。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一些学者也持相同观点。甚至布什到访中国前,就曾有学者认为,布什此次中国之行是为其今后三年的对华政策定下基调。

  二是认为,尽管布什此行没有提到他的围堵政策,但中国难免要怀疑美国正试图重新拾起冷战时期对付苏联的策略,来处理当前错综复杂的中美关系。因此,布什的北京之行未能缩小两国的分歧,更未能拉近两国的关系。

  北京一名美国问题学者表示,中美两国“都在更加关注双边关系,试图给这种关系下定义,但由于没有迫在眉睫急需关注的事情,这样的访问通常都是探索性的,而不是做出界定”。

  上述第一种评估的理据是,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无论在对欧洲盟友的关系上,还是在对华政策上都是如此,其原因是布什一定程度上吸取了第一任期单边主义的教训;惟其如此,才有了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9月21日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午餐会上的演讲。

  这篇题为《中国往何处去?——从正式成员到承担责任》的演讲,被普遍视为美国最高决策层对华政策定位的改变。上述第一种评估认为,布什此次中国之行,正是在这一大框架下发生的,因此自然是为布什政府未来三年对华政策的定调之行。

  但上述第二种评估的理据则是,中美两国关系错综复杂,远非一次访问就能解决根本定位和走向问题,尤其是中国崛起的趋势使美国感到其全球霸权地位有可能受到挑战。然而,后冷战时代中美关系亦敌亦友的关系,又使美国感到在许多现实问题上需要中国帮助,于是中美关系就更显示出复杂多元的一面。

  

艰难的磨合过程

  笔者较为认同后一种评估,同时认为后冷战时代亦敌亦友的中美关系,是中美双方在其外交史上从未遇到过的双边关系,因此中美两国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一次磨合过程。

  在这一极其漫长、艰难而又不甚稳定的过程中,与其说中美双方(包括其最高领导人)已经清楚知道未来之路怎么走,还不如说双方领导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与其说双方内部的鹰派和鸽派已经用各自理论说服了最高领导层,还不如说双方最高领导层都正试图在鹰鸽两派之间保持平衡,最大程度地吸取鹰鸽两派理论中的合理成分,以此来充实各自的外交决策并应对中美关系可能出现的各种发展前景。

  当然,在这过程中,双方最高领导层进入这一磨合过程时的心态十分重要,亦即究竟是以一种玉石俱焚的最坏心理准备来求得中美关系的终极平衡,还是以一种合作、双赢的思维来争取消弥敌意,并尽可能地推迟乃至消除可能发生的战略冲突。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会见布什时所称“关键在于最高领导层”的说法,是未来调节中美关系的指针性思维,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当年毛泽东以“三个世界”理论调节来中美关系的战略思维。

  也从这个角度看,佐利克发展中美关系演讲后,美国最高领导层对华战略的调整,是这一漫长磨合过程中的一个积极信号。

  

美对华评估须跨越两大障碍

  布什此次访华与其2002年2月访华时,中美双边关系在结构上发生了一些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当时,美国亟需在反恐问题上得到中国的支持,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势头尚未引起美国在战略层面上的关注和担忧。

  但近两年半之后,随着中国和平崛起势头不减,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担忧由深层浮上表层;而这一担忧的着眼点,与其说是眼前,还不如说是未来数十乃至一百年的国际格局。

  而中美之间这种潜在战略冲突态势,又恰遇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格局,亦即各大国不再是非敌即友关系,而是呈现既合作又潜在对抗的亦敌亦友态势。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埃雷利表示美国“已经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如果不是外交辞令,至少也不是一种经过缜密评估后的结论。

  鉴于中美关系的复杂性,这样的战略评估绝非短期之内能够完成,而必定将随着磨合过程的发展而不断作出修正。

  当然,佐利克的演讲显示,美国最高领导层愿意以接触和对话来代替过去的遏制思维,但这种接触在美国方面看来有其底线,那就是中国必须融入西方的价值体系和游戏规则。

  因此,在美国对中国崛起展开战略评估过程中,其第一个基本障碍就是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惟其跨越这一障碍之后,才谈得上对中美两国国力竞争态势的客观评估。

  来源: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邱震海

 
编辑:秦欣】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