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担心过度消费 世行专家吁中国改革石油定价机制

2005年11月29日 09:09

  中新网11月29日电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昨天建议,中国政府应考虑改革稀缺资源的定价机制和开征稀缺资源税,以应对高位运行的国际石油价格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赫福满就该行发布的《2006年全球经济展望》答记者问时作出上述表示。

  该行另一位高级经济学家汉斯·蒂莫的测算显示,中国40%的石油需求依赖进口,国际油价高企2004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为0.7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将达到0.8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包括珠三角在内的中国南部地区出现了成品油供应短缺现象。这加剧了舆论要求政府改变目前不合理的油品定价机制的呼声。现有的油品定价机制形成了中国特殊的油价倒挂现象。所谓倒挂,是指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上的原油价格。按照中国油价形成机制,国际油价上涨时,国内成品油价本应相应上调。但实际情况却是,囿于各种因素,油价调整远远滞后于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波动。这也导致无法通过价格来调控国内市场的供需关系。

  亚洲开发银行早些时候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今年前7个月,世界原油价格同比上涨了30%,而中国汽油零售价格仅上涨了15%。这种价格差异导致中国的石油公司遭受亏损,部分石油公司宁愿出口石油以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不愿意向国内市场供应。

  “更关键之处在于,石油价格如此之低,这鼓励人们过度使用这种能源。”赫福满说。

  赫福满注意到,一方面,中国的石油企业在国内生产的成品油成本较低,石油企业通过出售这部分油品获利。另一方面,这些石油企业在进口国际高价油方面会出现亏损。政府为了保证国际高价油以低得多的价格在国内销售,不得不进行补贴。

  世界银行发布的《2006年全球经济展望》表示,高油价已和生产能力制约、利率逐渐攀升一道,成为制约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这使得GDP增长从2004年的6.8%下降至今年的5.9%。 (记者 程刚)

 
编辑:姚笛】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