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六日电 据新华社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昨晚在法国巴黎总部公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简称“非物质遗产”),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榜上有名。其中“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是中国首次与外国就同一非物质遗产联合申报并得到通过的项目。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包括“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十九个国家和地区,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分布于古代“丝绸之路”东段地区的维吾尔木卡姆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因此“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人们赞誉为“华夏瑰宝”、“丝路明珠”。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和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是一种跨境分布的文化。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为了更好地共同保护好这一遗产,中国与蒙古国就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申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一九九八年一月决定启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将具有重要价值的、濒危的并制定了十年完备拯救计划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列入“非物质遗产”名录,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中国的昆曲、古琴已入选其中。本次公布的“非物质遗产”共有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的四十三个项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