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原有的时间表,到2005年底,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3000万户。但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用户还不到100万。数字电视发展滞后的原因何在?如今进展又如何?请看下面的介绍。
数字电视标准之战旷日持久
从上游的音视频编解码标准,到中间的传输标准,再到终端的接收标准,有关数字电视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标准之战仍在继续。
数字电视的发展能带来什么?首先是彩电业将因此得到脱胎换骨的机遇,从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的转变,意味着中国的电视生产商有机会走出低靡的现状;然后是数字接收机厂商会受益,电视台要实现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就需要大量的数字接收机,设备制造商的生存之源即由此而来;随着交互式电视产业的发展,内容提供商将迎来更多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多部委助推产业化发展
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转换得到国家多个部委的联合支持。今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关于推进试点单位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若干意见(试行)》通知指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都对发展数字电视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全国49个试点单位可享受减免营业税和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百亿元贷款的优惠待遇。
通知明确表示,境内非公有资本可进入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及业务开发领域,但不得在其中拥有控股权。同时试点单位还可向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在内的各个金融机构多方筹措资金。
有关人士分析,这意味着国家已开始多方联手、共同助推数字电视的发展,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也被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中,而不只是国家广电总局的事。
技术标准可能于近期公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的陆刃波指出,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已经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项目,从企业到行业到政府主管部门都需要加快工作日程,只有各部门协调好,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才能将美好的憧憬转化为现实。
近日有消息称,信息产业部已经确定了23项数字电视的技术标准,并准备于近期正式公布。
数字电视迎来产业联动时代
数字电视的“机卡分离”,其实和手机类似。它将机顶盒中CA系统(条件接收系统)独立出来,实现机卡分离后,用户只需购买通用的机顶盒,收看不同运营商的电视节目则购买不同运营商的CA卡。机顶盒通用化之后,厂家可以大规模生产,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目前,各地在数字电视的推广过程中,机顶盒普遍采用运营商赠送给用户使用。这种模式需要运营商大量的资金投入,也带来了“入户瓶颈”的问题。
随着业界期盼已久的“机卡分离”标准和数字电视终端接收与显示标准定论,各大厂商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规模地生产标准化的机顶盒和数模一体机,并在终端市场进行推广。
业界人士认为,随着标准瓶颈得到突破,终端厂商将得以找到发力途径,运营商也不必再唱独角戏。终端企业凭借强大品牌影响力和巨额研发投入,加上最为接近终端消费者的天然优势,理所当然成为数字电视普及的强力推动者。
全国推广“青岛模式”
青岛市提前完成全网有线电视模拟用户向数字化的整体转换,并于9月27日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的验收。并且很快就被誉为“青岛模式”,向全国推广。如今,在青岛,打开电视机,不仅可以收看到中央台、各省卫视和青岛市的50多套电视节目,收听16套数字广播节目,点播每日更新的电视新闻和影视剧,而且可以点击天气、政务、新闻、文化、生活、健康、游玩、房产、美食、交通等近20个信息频道,各类信息应有尽有。青岛还将陆续推出多项新业务,包括高清晰度电视、专业付费频道,以及电视商务、电视短信、邮件、游戏等等。
青岛市政府通过召开定价听证会,确定了网络中心提出的定价方案。方案规定:居民用户每机每月调整为22元,同时向每个居民用户免费提供一台数字机顶盒;对低收入家庭予以照顾,收视费标准维持现有的每机每月12元不变。
数字化转换加紧进行
国家广电总局加紧在全国推行有线电视向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工作。除青岛已经完成数字化转换外,佛山、杭州将于今年底全面完成;深圳计划在明年初完成;大连、太原、绵阳等地整体转换用户数量均已超过10万户;重庆、天津、广西、湖南、广东等地已提前启动了整体转换工作。数字电视的步伐开始加快。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