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针对长期恶化的中日、韩日关系,美国总统布什不久前曾经公开表示过关注,并且承诺将在随后的东亚之行中,当面劝请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采取措施改善关系。
在刚刚结束的京都、釜山和北京行程中,布什确实履行了这一承诺,先后向三国领导人提出了劝告。他甚至还现身说法,以美日关系的演变以及父亲老布什的二战经历为例,敦促中韩两国像美国那样化解与日本的历史恩怨,建立面向未来的双边关系。
华盛顿对中日交恶感到沮丧
布什在三国间的穿梭外交,其本身无疑是善意的。但是,中日、韩日关系冰冻三尺,这种善意举动是无力和没有效果的。尽管如此,布什的亲自出面和公开介入,毕竟凸显了华盛顿对东北亚三国互动的高度关注,同时也隐约流露出美国对中日交恶的复杂心理。
这种复杂心态,可以从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发表的一番讲话中清楚看出。在布什离开北京前往蒙古之际,主管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希尔在釜山对一批大学生发表演讲时说,中日关系因历史问题而恶化到如此地步,美国对此感到“有些沮丧”。
希尔进一步说,在中日关系紧张之际,美日关系却在深化,这会使一些人认为美国是在联日反华。因此,中日关系不好,对美国是一个麻烦,也不符合美国在亚洲的利益。
若是在过去,这番超然和中立的言论,想必会被人们认为是虚伪的。即便是现在,人们恐怕也会感到其中有自相矛盾之处。如果说美国不想联合日本对付中国,那么,目前正在更新和提升的美日安保合作,包括建立导弹防御体系,以及把台湾纳入安全战略关注范围内,又能如何自圆其说?
在中日之间的倾斜与平衡
但是,希尔之论又并非全然虚言。基于对全球和长远利益的权衡,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看法近年来一直在潜移默化,其对华战略也在相应地进行微调。美国过去以遏制为主导战略,但效果不彰,也不利于己,所以后来变成了遏制与合作交互使用,直至现在合作已成大势,并且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换言之,在亚太地区,美日同盟关系不会使美国一叶障目,因为它只能带来局部利益。不可否认,日本的军事支持对美国不可缺少,但这种支持只是引而不发,备而不用,所以不能套现;美日两国都担心中国实力强大之后扩张势力,所以要共同予以遏制,但仅此一点又不能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在全球的利益。
概括起来说,美日之间的合作,不可能代替美中之间的合作;美国需要利用日本牵制中国,但却不能因为日本而放弃中国。
因此,中日之间的不和,虽然有利于美国实施消极的遏制战略,但又会妨碍美国与中国开展全球合作的积极战略。在中日相互敌视的情况下,美日加强军事同盟,会损及中美合作的政治基础;而美中之间的合作,又会使日本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削弱。希尔之所以说中日紧张关系是一个麻烦,布什总统之所以亲自出面进行调和,原因应该就在于此。
从头至尾的暧昧态度
然而,所谓劝和,其通病就是不问是非。中日关系走到今天这样艰难的地步,归根结底,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小泉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言行,不断刺激了邻国。假若连这一点都不敢承认,那么,中日关系就真的没有了希望。可是,碍于美日之间的盟友关系,特别是由于顾及到美日军事合作的前景,华盛顿官员们都故意避重就轻,含糊其辞。
从2001年以来,小泉纯一郎首相每次参拜靖国神社,都会导致日本与邻国的关系紧张起来。由于布什政府一直保持沉默,使得东京方面觉得有恃无恐。可以说,日本在东亚陷入外交孤立的处境,美国也是有责任的。
现在,布什政府终于愿意出面调和,这是一个难得的积极作为。但是,美国不问是非的超脱立场,不仅使其劝和的努力没有作用,反而还会给人以偏袒日本的印象。其实,以美国的影响力,它无需对任何一方采取什么行动,只需讲一句公道话,对是非问题表明一下自己的立场,大概也就足够了。
过去,当美国利益面临危害的时候,美国政府的言行从来都不含糊。可有趣的是,虽然华盛顿已经发现中日交恶不利于美国,美国政府却依然保持暧昧的态度。是因为不想正面干预,还是因为有其他更重要的考虑?
其实,中日政治交恶的最大受害者,是当事者双方本身。由于政治互信荡然无存,使各自追求的一些外交目标都被阻滞。日本极力反对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中国也在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如此这般,各方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都被对方所阻挠和牵制。
政治和经济井水不犯河水
就现在看来,虽然美国在关注和调和,但中日政治关系的前景似乎更加黯淡。只是值得欣慰的是,这场旷日持久的外交僵局,并没有明显危害双方的经济合作。一方面,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已帮助日本摆脱了经济萧条,廉价的中国商品为日本消费者带来了利益;而另一方面,日本在华企业为上百万中国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也带去了某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中日关系避免了全面破裂的危险。
然而,与其他双边关系不同的是,中日经贸关系并没有推动政治关系的改善,反而还使之更加僵滞。只要经贸合作不受影响,双方对政治关系的解冻就不会产生紧迫感。
在无法消除历史恩怨的情况下,中日两国靠各自努力来修复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人曾建议以欧盟模式来改善中日关系,但却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欧盟模式的基础是正常的德法关系。在中日关系如此不正常的情况下,欧盟模式又从何谈起?
不过,事情也并没有那么悲观。最近几十年来的中美日三角关系告诉人们,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可以相互牵动。也就是说,只要中美合作变得越来越不可缺少,只要北京和华盛顿能够和睦相处,那么,中日之间的关系就自然会跟着转动。(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 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