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十一月二十三日电 题:经济观察:民营春秋舞“低价”,民航业里起波澜
中新社记者 王辛莉
人民币三百九十九元,上海飞海口或三亚;二百九十九元,上海飞珠海;一百九十九元,上海飞烟台。比坐大巴还便宜二十元。
以上是民营航空公司春秋航空高调叫卖的低价机票,它是正常票价的二点五折。虽然售票数量仅占总座位百分之十左右,但“低价”的广告效应,足以给垄断多年的国内民航业带来震动。
国内民航巨头们注目静观春秋等“低成本”新进入者引起的市场变化。南航、海航讳莫如深不愿置评,东航等则公开质疑春秋宣称的“廉价航空公司”。一冷一热,颇有意味。
今年十月,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到海口签署参股“大新华航空”协议,曾含蓄地表示担忧:放开民航业,给传统的民航企业甚至国企,盈利带来更多困难。
民航总局机场司负责人佟岱山日前表示,随着航空旅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低成本航空公司作为航空运输业的一种新运作模式,将在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民营航空公司承载着中国人对国内民航市场未来发展的希望,但它们白手起家的成长之路注定艰难曲折。
两年前,成都鹰联以国内首家筹建的民营航空面世。去年,上海春秋航空、天津奥凯航空相继申请筹建。但奥凯今年刚升空数月即宣布放弃当初的低成本运营战略,由于政策和体制的原因,运营成本难以真正大幅下降。
春秋能固守“低成本、廉价航空公司”,在于它的母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民营旅游企业,它每年仅向海南岛输送的游客即达二十二万人次。目前其在海南的航空运力刚好满足自身需求。公司新闻发言人李伟民坦言,第三架飞机年底到位,将改变春秋单条航线赢利,整体微亏的现状,明年实现赢利。
春秋为降低成本实施“提篮兜售”式的有偿服务,冲击着国人的航空消费观念。更重要的是,“春秋们”可持续、低成本运营的要求,不仅给民航企业现有经营模式提出挑战,还给政府主管部门管理模式提出改革要求。
民航业内专家认为,一个航空公司拥有二十架以上飞机的规模才可能实现赢利。目前春秋航空只有两架飞机,奥凯和鹰联各仅有一架飞机,不具赢利条件。再者,国内航空公司不可控的刚性成本约占总成本的百分之八十左右,企业可控降低成本仅占百分之十五。因此,只有在进一步减免高额税费、打破燃油垄断、放开航材进出口权、提高航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开航空市场准入等宏观环境下,民营航空公司才可能飞得更高更远。而后者也正是目前业内民航巨头所期盼的。
据悉,为摆脱困境,拓展生存之路,春秋等民营航空企业已转向寻找国际合作伙伴。
虽然春秋航空短期内受限于规模效应,尚达不到真正的“廉价”,无法与业内巨头竞争抗衡,但可以肯定,它们将不断掀起国内航空市场的波澜。正如春秋所言,十年前看好国内民航业,现正是脱胎换骨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