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足去澳大利亚打比赛了,她们也暂时离开了风暴的中心,但是关于女足新主帅的问题,一直到现在仍然悬而未决,而且看来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按照中国足协的传统,光是提出一个人选,就要考察考察再考察,同时还要衡量各方面的意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领导有自己的心腹爱将,队员有自己的想法,反正最终不管是谁来当这个主教练,尽可能地让方方面面都满意是唯一的标准。
问题是,如果真有这样的人选,当初还拉人家裴恩才过来垫什么背啊?
据说当年在让不让张海涛当女足主教练那会儿,阎世铎、薛立、还有中国足协女子部的官员就各怀心思,一番明的暗的较量之后,张海涛上岗了,原因是他的英语过了八级,符合干部应该会外语的流行的硬杠杠,最重要的是他深得时任足协二号人物的薛立的欣赏。在谢亚龙看好在武汉取得七连胜的裴恩才之前,足协曾经有人劝过龙王,不要急着把老裴拉过来,至少王海鸣比他更了解女足的情况。然而最终胳膊拧不过大腿,龙王赢了,所以才有了今天裴恩才上岗就下岗的闹剧。
中国足球最大的特点,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一个原本属于业务范畴的选帅问题,偏偏要上升到足球以外的高度上去。作为国字号教练,他的任务就是带队打好比赛,他不应该肩负着振兴中国足球的重任也不该整天想着怎么培养出下一个孙雯刘爱玲来,那是中国足协和俱乐部教练要做的事。生活中的米卢不那么招人待见,特鲁西埃当年在日本也是骂声一片,但是人家就是能带出成绩来。
但是中国足协却偏偏要寻找出这样的一个完美人物来。现在教练委员会成立了,估计下一步又该出现一个类似“女足选帅工作小组”之类的机构,然后就几个候选人的人品执教水平甚至生活小节等等仔细论证。工作认真一点没问题,选帅慎重一点也是应该的,但让我想不明白的是,指望着一帮算不上成功而且不一定了解现代足球尤其是女足运动规律的所谓资深教练,来决定未来中国女足是不是可以获得奥运会奖牌,是不是有点不负责任啊。反正我现在还很清楚地记得,当初在我们否定了特鲁西埃和希丁克并且请来那个哈恩的时候,咱们的教练委员会可是举双手赞成的。
其实说白了,在中国足协的大爷们看来,谁来当女足教练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通过这次选帅,扩大自己的话语权,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当女足帅位成了一些人权力角逐的筹码的时候,如果你还指望他们会关心马良行的执教水平是否比裴恩才高,那就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