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2日电 尽管先前早有征兆,但那份“体检报告”一出炉,还是引来不同的解读。今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经过一年多的宏观调控,长三角经济正逐步回归“理性增长”。
前几天,苏沪等地统计局透露,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出现了诸如工业增长幅度回落、经济效益明显下滑、吸收外资增势减缓、外贸进口增幅下降等新问题。而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长三角投资增速十多年来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以来16个城市同比回落8.7个百分点。
或许,此次阶段性摸底统计,可以视为长三角的一次“体检”。有人透过这些频繁出现的“回落”、“下滑”等字眼,得出的初步“诊断”是,长三角经历十多年高速发展后首次出现疲态。
同样面对这份“体检报告”,有人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在投资“滑落”的同时,长三角居民消费呈明显上升势头。今年前三季度,该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71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而零售额增速高于GDP增速的现状,表明消费拉动长三角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增强。
文章称,在投资与消费“一降一升”的背后,意味着长三角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或许将成为历史。
长期以来,投资拉动一直是长三角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引擎,尤其是近几年,房地产投资可谓独领风骚。而今年长三角投资增速一改多年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的局面,过热的房地产业投资增速也由去年同期的35.3%下降到20.8%,低于全国增速1.4个百分点。
文章强调,投资拉动毕竟是比较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其实质还是拼土地、拼原材料、拼廉价劳动力。而现在的客观环境正发生变化,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土地、劳动力成本高涨,电力、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紧张,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对外资的吸引力。而消费拉动则是经济增长最健康、持久的引擎。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都极大地促进了长三角地区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能力的释放。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解读这份“体检报告”,长三角此刻初现“亚健康”状态,是原有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了“疲态”。这再次说明,即便我们还能忍受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种种问题,而这种增长方式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其自身已难以为继了。要保持其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活力,长三角必须不断调整经济增长的方式,努力寻找现代服务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 (高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