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友堪称当今世界最出色的大提琴演奏大师,他高大俊朗,温文尔雅,总是面带微笑,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人。欧美有一句流行语:“早安!马友友;晚安!罗斯特罗波维奇。”这颇能说明马友友与卡萨尔斯和罗斯特罗波维奇已形成大提琴演奏家前后三代的顶级人物。
●“阿拉宁波人,今天回家了!”
今年11月10日下午,这位音乐大师第一次踏上故乡宁波的土地。“阿拉宁波人,今天回家了!”马友友用家乡话饱含感情地说。连绵阴雨也仿佛在倾诉不尽的乡愁。
“这是我所有会说的宁波话。”马友友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我感觉很幸福,想不到今生能够回到老家来。今天,有一个阿公对我说:饮水思源。我听到这句话很感兴趣。宁波临海,不光在水方面具有全球性,在文化方面,每一个朝代都有宁波人走到外面传播中华文化,也具有全球性。有机会回家来,我非常高兴能在宁波找到自己的根。”
马友友虽然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却从未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过。他生在法国、长在美国,中文没有英语说得流利。见到家乡人,马友友有一点不好意思:“我中文说得不好,我试试看。”回乡探亲,他执意要讲中文,只有个别单词“卡壳”时,才求助于翻译。
马友友觉得自己很幸运。小时候,父亲马孝骏规定儿女在家一定得说中文,吃饭时说不出中文菜名就不能动筷子,写信要写中文才回信。严格的家教使他在远离中国的日子,仍能运用中文。“我没有很多机会说中文,但是我非常喜欢听别人说中文,那是一种很美的感觉。”
●“五十而知天命”
马友友一出生就受到家庭音乐氛围的熏陶,父亲是小提琴家兼作曲家,曾任南京中央大学音乐系教授,母亲卢雅文则是一名歌唱家。马友友3岁随父亲练琴,5岁在巴黎大学首次举办演奏会便一举成名。7岁那年,他随家人移居美国,后进入朱丽亚音乐学院,师从杰出大提琴家伦纳德·罗斯。
马友友自21岁开始职业音乐家生涯至今,已录制50多张不同风格的专辑,荣获15次葛莱美奖,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家之一;其乐声如磁场,吸引着愈来愈多的音乐爱好者。在纽约,人们还以马友友的名字命名了一条街道。
回故乡宁波寻根,马友友刚刚度过50岁生日。对“五十而知天命”这句中国俗语,他自有独到见解:“50岁,我觉得生活一方面变得复杂,另一方面却越来越简单。我想到培养我的父母,我的祖先,他们的希望是什么;也想到我的下一代有什么希望。我们活着的原因,就是要给下一代希望。当我们的生命完结时,要把经验留给年轻人,以利于年轻人去创造他们的社会、他们的生活。所以,我在音乐里面永远是强调认同,要寻找音乐的根。”
●在故土寻找巴赫的感觉
殷殷思乡之情,如清泉向往海洋般急切。踏上故土的那一刻,马友友与前来迎接他的堂嫂拥抱,拉着手询问起家乡的亲人:“明天他们一定会来吗?我都等不及了。”
回乡的第二天,马友友在三江之畔的音乐殿堂,为家乡父老演奏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这是一部大提琴作品中的“圣经”作品,也是他年仅4岁就开始演奏并轰动巴黎的乐曲。如今,他已经50岁,依然将这部作品作为日常必不可少的练习曲目。
“我太兴奋了,没法进入状态。”音乐会开始前,马友友说。想到马上要与那么多未曾谋面的亲人见面,他一直处于亢奋状态。而巴赫的世界是宁静细腻的,过度的激情会妨碍音乐的表达。
“让我一个人静一静。”马友友拎起他那把1722年制的古董大提琴,竟然站了起来,在后台十多米的空间,一边来回走,一边拉着琴,揣摩、寻找巴赫的感觉。为此,出场比预定开演时间晚了10分钟。
演出结束时,观众的掌声持续了许久。马友友返场两次,分别又演奏中西曲目各一首,回到后台,他咬咬牙,放下手中大提琴说:“我不能再拿琴了,否则我会收不住,一直在这里演下去。”此刻,大提琴上的琴弦已经断了好几根。
马友友到宁波寻找家族的根,而从巴赫的作品中,他也寻觅到音乐的根。他说:“巴赫是德国作曲家,他的音乐却融合了法国、意大利、爱尔兰,甚至非洲的舞曲,他的音乐是跨越国界与区域的音乐。我发现,音乐是人类表达内心感情的最好方法。”
●“感谢我的祖先,给了我那么多艺术的灵感。”
回乡的短短两天内,马友友与姐姐马友乘来到鄞州区咸祥镇咸二村祖居看望亲邻。那是一处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马友友对祖居的一切都感觉新奇,他一边仔细地看,一边认真地问。
马友友一直对历史和人文抱有浓厚兴趣,曾就读哈佛大学人文学专业,“我是中国人,却从未在中国的土地成长、生活,因此我对这儿的人及生活很好奇。”这次来宁波之前,他还专门查阅了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与河姆渡文化的资料。
马友友也是人文主义艺术家,他最大的目标是将音乐化为沟通的语言,跨越世界各地文化的界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1998年起,他推出“丝绸之路”音乐计划,即沿着中国古代联通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进行一次文化之旅,用音乐体现跨越时空、国界和种族的文化传统,展现“丝绸之路”沿途各国的风俗民情。这种对人类文化艺术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新探索,已超出纯音乐范畴,更多地具有人文色彩的历史责任感。在“丝路”专辑中,马友友还亲自演奏蒙古乐器———马头琴。
比起前辈,马友友以其独特的东方文化素质,把大提琴演奏发展到新境界。“寻根之旅”回程路上,他虔诚地说:“感谢我的祖先,给了我那么多艺术的灵感。”(何雁)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