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十一月十一日电 题:香江漫话:“蛋挞王”与末代港督的传奇故事
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在香港,能够请回前港督为新店开张“站台”的,大概只有“蛋挞王”泰昌饼家的老板欧阳天闰了。
十一日中午,正在香港推广新书的前港督彭定康,来到旺角新世纪广场,参加泰昌饼家新分店的开幕礼:“泰昌的蛋挞还是与从前一样美味”。
彭定康食指大动品尝了久违的蛋挞之后,拉着老友的手动情地说:“数月前知悉泰昌饼家要结业,感到非常不开心。如今饼店不但在中环重开,幷在旺角开分店,代表我以后每次来港,都可以吃到喜欢的蛋挞了。”
整个仪式中,纯朴的欧阳先生,一直带着羞涩微笑看着前港督。听闻此语,一丝泪花在他的眼中一闪而过。
原来,前港督与这位香港民间“蛋挞王”之间,的确有着一段传奇友谊;而有着“港督蛋挞”美誉的泰昌饼家,则在今年有着一段倒闭、重开、扩张的曲折故事。
记者特地在旺角新分店开张前一日,前往位于中环摆花街的泰昌饼家总店,访问了传奇“蛋挞王”欧阳先生,以及他的新搭档意大利BaristaCaffe连锁店香港分区主席李诚权先生。
摆花街是中环半山上一段不长的斜街,泰昌饼家五十年前就创立在小街三十二号一个小小的门面里。
今年五月,泰昌因为铺租翻倍而黯然结业,曾引来港人一阵唏嘘;九月底感于港人怀旧的情谊,在友人的支持下,泰昌饼家又在摆花街三十五号新址重新开业,这回是一间个大约六十呎的铺面;今日,在新股东的激励下,泰昌饼家又在旺角新世纪广场,开出第一家分店,这才有了前总督“站台”的新故事。
年幼即失学的欧阳先生,是典型的勤力港人。当年他从移民海外的舅父手中接过泰昌饼家,一心要做出自己的招牌点心,经过多年研制,便自创了以牛油曲奇为挞皮的“笑口常开蛋挞”,以及滑软金黄的“黄金綉球”沙翁。
彭定康在任港督期间,恰恰迷上了泰昌的蛋挞,以致每天早餐必食一枚配咖啡。他的厨子,则每周末来泰昌买上一打蛋挞;欧阳就教会厨子如何储藏,以及重新加热的火候。友谊,就在这美味的品尝间滋生了。
“总督大概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吧”,欧阳先生朴实地说,“就因为他喜欢上了我的蛋挞,我几十年的手艺才得以扬名。”
其实,彭定康不但是欧阳的“贵人”,也是这个“蛋挞王”的FANS。他不仅自己每日必食蛋挞,还不停介绍友人前去捧场,有一次甚至将来访的德国前总理科尔,也带到了泰昌饼家。
早年,香港《南华早报》即以《我的香港故事》为题,整版介绍过这位前总督与平民“蛋挞王”之间的友谊。而在泰昌饼家,记者当真就看到多张彭定康与欧阳老板的合影,被作爲广告当街贴着。
“最难受的是泰昌被铺租压得要关张的日子”,欧阳对记者说,“想到要告别捧场多年的街坊,真的非常伤心。”
“不过,我总是遇到贵人”,欧阳感慨道,“当时我找到以前曾经合作过的李先生,希望我的中式蛋挞能够再次与他的意大利咖啡结缘。大家一拍即合,才有了今天的新泰昌。未来,我只有更勤力做出好食的点心报答大家了。”
在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欧阳先生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只见他一忽儿将糕饼装盘上柜,一忽儿走进作坊指点点心师傅,一忽儿爲新出炉的蛋挞除下底托,大约他因每个月六万多的铺租感到压力吧。
时近正午,门口已经有客人开始排队,其中有不少是在港工作的欧美人士。为了让客人都能如愿,泰昌限定每人只购半打,但每一盘新出炉的蛋挞依然眨眼销售一空。据说,泰昌总店每天仅仅蛋挞就销售两千枚。
今日,记者在旺角的新分店看到,不但店面的设计金红搭配相当时尚,就是主理的谭师傅也是个靓仔,年仅二十三岁却已跟着欧阳学艺三年了,他乖巧地说:“我们的蛋挞和沙翁会和老店一样,不但质量保证,而且价格也是每个三元五。”
“泰昌饼家也要更新”,欧阳先生看着爱徒对记者说,“为了新店开张,我们已经培养了一批新人;以后我会在两家店面及设在柴湾的工场巡视,一方面保证老産品的质量,一方面也要不断推出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