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从大学语文到大学人文

2005年11月10日 09:50

  近日,有关“大学语文走向边缘化”的报道,引来一连串争议和讨论。作为高校公共课的大学语文越来越不被重视,在很多高校已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致使上课学生寥寥无几,任课老师心灰意懒。

  是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已经很高了吗?恰恰相反,现在文学素养缺乏、写作能力低下的大学生比比皆是。很多高校教师为此呼吁重视大学语文,恢复其作为必修课的设置。

  然而,仅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讨论大学语文,仍然难以触及问题的症结所在;仅从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立论,也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即使把大学语文从选修课重新改为必修课,强行把学生拉回到课堂,以字词句篇章结构分析为主的大学语文,恐怕仍然难以吸引大学生,满足不了他们真正的精神和文化需求。

  与大学语文备受冷落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在校大学生对人文教育一直充满渴望和热情。近年来,各种人文讲座在大学校园很受欢迎,一些名家的讲座和报告更是吸引同学踊跃前往,甚至连讲堂过道、门口和窗口都挤满了人。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杨叔子把一些名家在本校的报告汇编成《大学人文启示录》,连续出了近10集,仍然势头不减。有关名家演讲的其他丛书也长销不衰。一位高校中文系教授说,他给学生开的“文学与人”选修课很受欢迎,其他院系的学生也来旁听。

  人文教育在校园中所受的追捧给我们以深思和启示:为大学语文注入全新的人文要素,或许是大学语文摆脱当前“欲热还冷”的有效途径。

  人文讲座和丛书大受欢迎,也从另一个角度反证了高校人文教育的缺失。长期的应试教育,本就容易使大学生高分低能、精神苍白,而实用功利主义在当今社会和校园中的盛行,市场环境和就业状况对同学发展的压力,更让个别大学和院系变成急功近利的职业培训场,重文轻道,重技术轻思想,重速成轻养成,重身体成长轻精神成人。

  有学者指出,我们的高等教育,在赋予受教育者以法理意义上的公民素养、伦理意义上的道德底线、文化意义上的道德情怀和心灵意义上的爱的能力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换句话说,我们还非常缺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现代意义的大学从欧洲崛起时,被誉为“精神城堡”。大学点亮人的心智,提升人的境界,给人以健康的精神,使之成为健全的个人和优良社会公民。大学里的人文教育,担当着传承人类文明薪火、修补文明大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

  目前,国内有几十所大学先后开设了大学人文课程。这些受到同学普遍欢迎的课程,对正处于“灵魂”发育季节的大学生,必能提供一份可贵的精神营养。在传承人类健康的精神遗产,在弘扬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些基本人格和操守,在培养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公民意识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公共课的大学语文,如果能够积极面对现实,兼顾人文教育和审美需求,也许能够在调整和转型中走出一条改革新路。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刘成友

 
编辑:张磊】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