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10日电 据新京报报道,由于没有任何买家举拍,“中南海牌匾”在昨天的伦敦拍卖会上流拍。该文物的下一步的行动尚待考虑。
英国佳士德拍卖公司公共关系办公室伦敦区负责人凯瑟琳·曼森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公司将把牌匾归还给委托人。该牌匾的最终处理办法,将主要取决于其收藏者。
凯瑟琳·曼森女士说,如果“联军”当初不取走这块匾,在后来的袁世凯政权下也会毁坏,所以该匾“从中国出口是非常正当的”。
据佳士德拍卖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涵元门”牌匾原本悬于涵元殿的涵元门上,由汉满两种文字书写,为1741年的乾隆真迹。1901年,八国联军首领瓦德西从涵元殿取下该牌匾,并将它运往欧洲。该公司的资料称,袁世凯1913年曾下达了去除刻有满汉两种文字匾额的命令,很多文物在当时毁于一旦。
至于匾为什么没有归还中国,凯瑟琳·曼森解释说,这是委托人的问题,她不便评论,也不便透露其信息。
凯瑟琳·曼森女士解释说,这块匾的背面有四个可以松动的环,是可以从建筑物上取下来的,她认为这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不可移动文物。
对此,中国文物专家王世仁表示,不能简单化地以是否可取下做标准来判断文物是不是不可移动的。严格地说,该牌匾作为门的附属物,一旦离开其本身的环境,价值就大不一样。因此,该物属于不可移动文物。
世界公约规定,被劫掠或一些不可移动文物,应当归还原属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提过一个基本原则: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抢夺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
不过,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司长顾玉才昨日表示,由于公约的缔约国很多,牵扯到世界各国的文物不计其数,追讨起来非常麻烦。在追讨过程中,充分的证据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国家文物局进行的追讨过程中,面临着重重困难。对于此牌匾,如果要追讨,必须先确定文物的真伪。
抢救流失海外文物基金会负责人牛宪锋也表示,目前,基金会暂时还没有考虑对该文物进行追讨。因为必须确认该文物的性质,包括其真伪和持有人的情况。(储信艳 蒋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