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中国新闻周刊》:马晓春——我从来只练“赢”法,不练“输”法
我要是也像那些用功的人一样的性格,那就不是我了。什么事都不存在假如
★ 本刊记者/方玄昌
2005年,中国的围棋棋手获得了两项世界冠军:上半年由常昊摘取“应氏杯”,而刚刚宣布提前获得的“LG杯”则将在古力和更年轻的陈耀烨之间决出归属。
如果非要以获取冠军来作为标志,现在有足够的理由说,分别以常昊和古力作为领军人物的“小龙辈”、“小虎辈”棋手已经从以“聂马双雄”为代表的前辈棋手手中接过了重担。
可以说,聂马时代已经永远地过去,他们(聂卫平和马晓春)的辉煌和失落都在中国围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马晓春——这位迄今为止在国际大赛中取得最好成绩的中国棋手——在3个月前转换了角色:他担任了中国国家围棋队新任教练组组长。
但棋迷更感兴趣、更怀念的是作为棋手的马晓春。
新老更替之际,《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了马晓春。这位在棋盘上叱咤风云的战将,在镜头前依然一副慵懒的样子——这与古力的奔放、常昊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一个普通棋迷,记者还不能看懂他棋盘上的轻灵飘忽,短时间的接触也还不能领会他被冠以“江南才子”外号的聪明与潇洒,但却深刻品味到了他毫不掩饰、别人模仿也模仿不来的个性。
“我不会给自己定目标”
在很多棋迷的印象中,马晓春是现代棋手中最我行我素、最超然物外的一个,他的很多表现都如同古代的逸士型棋手。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棋一样天马行空,这种我行我素也曾经给他带来麻烦(比如2000年春兰杯决赛后,他拒绝参加闭幕式而引起了不小的风波)。7月份他出任国家围棋队总教练(即教练组组长)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尔后,一向以无拘无束著称的马晓春竟然给国家围棋队定下比以往更为严格的训练制度。在棋迷看来,从棋手到教头,马晓春有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新闻周刊:很多年轻棋手说,“要说聪明,谁也比不上马老师。”你认同吗?
马晓春:是对老同志的客气吧。
中国新闻周刊:今后你要把自己的聪明才智都放在教练工作上,培养年轻棋手?
马晓春:对于教练工作我是摸着石头过河。这跟下棋不一样。
中国新闻周刊:你给自己定目标了吗?
马晓春:给自己定目标太累了吧。领导会给我们定目标,我自己当然不会给自己定目标。
中国新闻周刊:前几天你曾经说过,中国围棋整体上赶上韩国还需要三年?
马晓春:我希望是三年。三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一年不现实,三年的话,作为一种等待,已经让人等得不耐烦了。
“李昌镐时代尚未结束”
马晓春一生的“苦手”恐怕只有李昌镐。现在,李昌镐没走,韩国又出来了一个李世石。已经退居二线的马晓春如何看待未来的围棋江湖?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的世界棋坛,李昌镐时代是不是已经过去了呢?
马晓春:没有。李昌镐现在还是世界上最好的,他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只是已没有他全盛时期独霸世界棋坛的实力了,后面的人跟他水平越来越接近。综合实力还是他最强,但他已经不可能再如往常一样逮谁赢谁。
中国新闻周刊:李世石现在势头很猛,与李昌镐相比如何?听说你认为中国以后更大的敌人还是李世石?
马晓春:李世石实力当然也是很强的。但从综合因素来说,李昌镐还是略为老练一些。以后来自李世石的威胁可能会更大一些。
中国新闻周刊:从现在的大势来看,以古力、李世石等人为代表的这一辈年轻棋手,谁更有可能在未来取代李昌镐的位置?
马晓春:要全面打败李昌镐并不那么容易。但是这一批人现在都可以跟李昌镐相抗衡,最后世界棋坛可能很难一人独霸天下。可能会有些人成绩相对会好一些,但不太可能再像以前一样,李昌镐一个人就把冠军都“把”住了。最后进入一种群雄争霸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样,我们(中国棋手)的希望就比较大一些。
中国新闻周刊:从目前来说,中国围棋要全面赶超韩国,必须要具备哪几个因素?
马晓春:要完全跟对方平起平坐,首先是顶尖水平的棋手要能够相抗衡。像古力他们这批人,跟李世石他们的胜负要五五开。然后是下面这批棋手水平要上来,不输给他们(韩国)下面的这批棋手。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似乎大家都把韩国作为竞争对象,而不太考虑来自日本的威胁。近几年日本在世界围棋比赛中成绩不太好的原因何在?
马晓春:跟日本整个的围棋环境有关。日本的围棋比赛跟现在的世界比赛稍微有偏差(日本国内的大赛主要还是下慢棋,而世界大赛下的都是一天结束的快棋)。而日本国内比赛的奖金又比国际比赛要高,他们不可能为了获得国际比赛成绩而放弃国内的比赛、改变自己的下法。整个环境如此,身处其中,对手都是这样,棋手想改变自己的风格也难——除非他们到中国或者韩国留学几年。
“这个世界没有假如”
20世纪末的世界棋坛上出现了一道光彩夺目的风景,那就是马晓春挥舞着“妖刀”大战“石佛”李昌镐。尽管“妖刀”一再折戟沉沙,但他们之间的每一次冲撞都令棋迷如醉如痴。
有人说,现在已经状态不再的马晓春并没有江郎才尽:与李昌镐每天花十几个小时研究围棋相比,他在围棋上投入的努力太少——每天只有半个小时。
假如没有李昌镐,或者是马晓春自己再用功一点……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棋迷中,“马晓春迷”很多,他们中很多都怀念你在自己的颠峰期抗击日、韩棋手的日子,也津津乐道于你赶超日本小林光一等超一流棋手的故事。像你现在这个年龄,还有可能再回到以前那个良好的状态去吗?
马晓春:可能性当然还是存在的,但这个“可能”要建立在自己要付出比别人多好多倍的努力的基础上——那个时候努力三年,现在可能需要十年才能取得同样的效果。到了一定的年龄,再要达到那个高度,难度当然是要大得多。应该说,这种可能性已经不大,但不能说没有。
中国新闻周刊:就你本人来说,自己还会朝这个方向努力吗?
马晓春:我想,应该是什么时候说什么话。现在我已经很长时间不在一线下棋了,也不太可能再投入太多精力去(下棋)。
中国新闻周刊:自从2000年以来,你的比赛成绩就一直没有再回升过。是因为你的水平下降呢,还是因为别人的水平在增长?
马晓春:大家水平都上来了,我自己的精力也越来越差,成绩下降也很正常。这是综合因素决定的,不是一两个问题、一两句话能解说清楚的。
中国新闻周刊:12年前,1993年的时候,聂卫平处在你现在的年纪,他当时的状态、成绩似乎都比你现在要好。41岁时的聂卫平成绩好于41岁时的马晓春的原因在哪?
马晓春:这也很正常。十几年前大家的水平都还比较低,那时也就只有我在跟他争,对其他人他随便怎么下赢面都很大。
中国新闻周刊:据说,你在自己成绩很好、状态极佳那些时间,每天花费在围棋上的时间也不见得比其他棋手多,甚至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而早先日本围棋界前辈藤泽秀行也曾经说你用功不够。是这样吗?
马晓春:应该差不多吧——这话怎么说也有出处,还是有点理论根据的。
要说用功,跟其他那些棋手相比肯定是差得很远。这也很正常,每天有半个小时也就够了,有时还不一定到半小时呢。
中国新闻周刊:那么你觉得如果自己也像他们那么用功,成绩是不是还会好很多?
马晓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是不能假设的。我要是也像那些用功的人一样的性格,那就是另外一个人,而不是我了。什么事都不存在假如。
“围棋只是我的专业”
职业棋手大多从热爱围棋开始,成为职业棋手后,再把围棋当成自己的生命——围棋泰斗吴清源和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李昌镐都是典型人物。但马晓春是个例外。他爱好很多,钢琴、台球、喝酒——这是很多棋迷指责他不用功的理由,同时也是另一些棋迷喜欢他的原因。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说,你在钢琴上花的时间很多,甚至超过在围棋上花的时间?
马晓春:钢琴是业余爱好,我只能花很多时间才勉强能进步,而下围棋,我可能随便学一下也就能过得去……在围棋上我可能每天有半个小时足矣,但在钢琴上可能每天花十个小时也还不行。
中国新闻周刊:钢琴等业余爱好对你下围棋会有影响吗?
马晓春:肯定不会有(坏)影响,是否有帮助我还搞不清。
中国新闻周刊:你把围棋当自己的生命吗?
马晓春:围棋只是我的专业。
中国新闻周刊:在围棋和其他爱好之间,你更愿意做哪一样事情?
马晓春:专业选择下围棋,业余当然是想拨弄两曲。专业和业余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中国新闻周刊:你绰号为“江南才子”,还练书法吗?
马晓春:不,我从来只练“赢”法,不练“输”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