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七轮艰苦的磋商,中美8日就纺织品问题最终达成协议。
商务部随即在其官方网站上表示,中美纺织品问题的解决符合中美两国企业的共同利益,有利于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的平稳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说,协议的达成是双方博弈的结果。从谈判结果可以看出,双方坚持了立场,也体现了灵活性。
根据双方8日在英国伦敦签署的协议,在从2006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三年的时间里,美国将对中国的棉制裤子等21个类别产品实施数量管理。
以2005年美国从中国的实际进口量为基数,协议产品2006年增长率为10-15%,2007年增长率为12.5-16%,2008年增长率在15-17%。
在协议中,美国承诺,对协议外产品,美方将克制使用242条款。美国对协议签署日之前因该条款设限个案造成的卡关货物立即放行,不计入协议量。
此前,中美多轮谈判分歧主要集中在设限期限、设限种类、设限基数方面。
赵玉敏说,中国的让步主要体现在设限期限上,从结果看,设限的种类和时间都比中欧协议更为严格,设限产品类别从欧盟的10种增加到21种,设限时间也比中欧协定长了一年。
但另一方面,协议产品的基数为上一年的协议量,相对中欧协议规定的更多,增长率也逐年增长,这些都体现了美方的灵活性。
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但随后,从4月份开始,美欧就以中国纺织品出口过快、干扰市场为由对中国纺织品启动了特保程序。中国和欧盟在今年6月份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称这个协议“来之不易”。他说,虽然仍然要受到配额的限制,但对中国的纺织业界来说,对未来3年的出口增长有了一个明确的、可预见性的安排,生意会更好做。
“这种解决方式总要比美国对中国产品一个一个单方面设限要强。”孙淮滨说。
中国纺织企业也对协议的签署表示欢迎。
上海山原针织制衣有限公司每年和美国的贸易额有10多万美元,为了迎接2005年纺织品贸易配额的取消,公司去年从欧美购买了一批价格昂贵、工艺水平高的设备。但今年5月份以来,因为贸易环境的恶化,公司已经放弃了很多订单,很多设备不得不处于空转或半空转状态。
“这个协议并不是一个令我们完全满意的协议,但还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协议。” 公司总经理袁建中说,“毕竟以后的前景比较明朗了。”
他说,下一步,企业最关心的就是配额如何公平分配的问题。另外,由于配额属于数量管理,以后企业想要单纯靠数量取胜的方式已经不可取了。袁建中说,以后企业会想办法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而对于整个纺织行业来说,孙淮滨关心的还包括如何避免从协议签署到协议正式生效这一段过渡期出现贸易混乱问题。在中欧的纺织品问题上,就曾因为过渡期问题造成中国纺织品在欧盟港口大量积压。
(来源:新华网,作者:杨晓红、季明、吴裕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