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4日电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日前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十一五”规划完整阐明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提出要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等四大机制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马凯着重强调说,功能区的提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新思路——
第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谋发展的理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最终目的是逐步使居住在不同区域的人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都有就业和参与发展的机会、都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都享有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按主体功能构建区域发展格局,打破了长期以来把做大经济总量作为出发点和唯一目标来缩小区域差距的传统观念,把协调发展的实质定位于“人”,而不是地区生产总值,是“一切为了人”的思想和要求的具体落实。因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既要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也要树立人口流动的理念,逐步促使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经济条件不够好的区域的人口逐步转移。
第二,充分体现了突破行政区谋发展的理念。以行政区为单元推动经济发展、制定政策及评价标准的方式,虽然有利于调动行政区的积极性,便于区域政策的操作,但很容易导致发展条件不同的地区之间盲目攀比,对地区发展的评价也有失客观。中国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同,集聚产业和人口的能力不同,发展的内涵和要求也应该不同。
第三,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谋发展的理念。中国相当一部分国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并不适合大规模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对这些地区来讲,实现第一个翻番、达到人均1000美元,生态环境已经不堪重负;若按照原有的发展模式实现第二个翻番、达到人均3000美元,势必大大超出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带来生态环境的更大破坏。因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是“遍地开花”,不是每一寸国土都要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按照功能区域构建区域发展格局,就是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上,既要有开发,更要有保护,引导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适应自然,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从根本上扭转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逐步实现“一方水土”与“一方经济”、“一方人口”相协调。(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