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半个月前独家报道的“普通话不达标,名嘴要下岗———规范主持人语言一刀切引争议”一文,成为圈内外火爆、热门而又棘手的话题,全国各大媒体竞相转载并跟踪采访,其余波至今未了。“有令不行”和“重视人才”对撞,电视业内遭遇了一场尴尬。面对质疑、压力和呼声,国家广电总局有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也答复说,以后将以专门的主持人资格考试来作为入行标准。
名嘴要保住饭碗,就看12月资格考试
昨天,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阿丘、毕福剑以及刘仪伟等“另类名嘴”们今后的命运究竟如何,目前最为关键的是要通过12月中旬举行的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并顺利拿到考试合格证。否则,他们将面临旧账、新账一起算的严峻局面。届时,任何借口都不可能扭转不利的局面。
广电总局下发的《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明确指出:凡从事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工作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执业资格。通过资格考试取得考试合格证,“是申请执业资格的必备条件”。据悉,这次资格考试是一个入门考试,如果已有所在单位颁发的主持人证,在岗人员则不需要参与这次考试。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由广电总局组织实施,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的制度。据悉,考试将分成公共部分和专业部分。而播音员主持人类别的资格考试中,包括口试这一让很多人头皮发麻的环节。不过,业内人士介绍,口试部分除了读音,更多的是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内容,和苛刻严厉的“一级甲等”普通话考核还是区别不小。
阿丘居然不知情,绝不放弃救命稻草
据介绍,大概在10年前,国家三部委制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标准,规定省市以上级主持人必须达标“一级甲等”。近几年,随着电视节目的日趋多元化,很多记者型、学者型以及明星化的主持人纷纷被引进到各类节目,极大地活跃了节目形态,也冲击了十多年前“播音员时代”制定的相应标准。
与此同时,包括央视在内的各个电视台目前实行多渠道用人,很多新引进的非专业出身的主持人都是普通话不够标准,夹杂口音,但很受观众欢迎,这就导致制定的标准往往不能严格执行。于是,在其管理中的矛盾和尴尬自然在所难免。此次,阿丘和毕福剑等就是一边遭受“下岗”紧箍咒的威胁,一边还是幸运地被力保任用。
业内人士则分析,即将推出的“资格考试”可能也是目前唯一的变通手段,从而缓解“一级甲等”普通话等级考核给优秀主持人带来的巨大压力,减轻等级考核本身在电视业态新形式下对手脚的束缚。当然,即使如此,作为有着“以推广普及普通话、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维护祖国语言和文字的纯洁性为己任”的主持人,最终还是要面临“一级甲等”这一关口。
有趣的是,昨天,阿丘本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居然对即将到来的资格考试并不十分清楚,甚至还颇有些郁闷地问,自己没有一级甲等,是不是不能参加报考。当得知两者不是一回事的时候,他呵呵一笑说,自己绝对不会放弃的,接下来将加倍努力争取冲刺过关。
(新闻晚报;张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