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1日电题:落实科学发展观 皖企创新“可持续型”发展模式
记者 李淑国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文件指出,“十一五”期间,中部地区要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的安徽省,在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期有何作为?安徽的大型企业为实现率先崛起又有何模式创新?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作为“第二届网络媒体安徽行”的成员,参访江淮大地上的大型企业,试图从中找出答案。
是动力还是陷阱?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全省已发现近140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67种,煤、 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资源条件的优势,可以弥补华东和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源不足,成为安徽加快发展的重要依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充分利用优越的资源条件,作为安徽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强大动力,已经受到崛起战略的制订者和实施者的肯定。
但是,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和中国发达地区的现代化道路,大多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很多资源型城市也因为资源枯竭而陷入困境。基于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中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安徽利用资源优势实现崛起的战略,是动力还是陷阱?成为安徽下一步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这一问题处理得妥当与否,不但关系到安徽的发展后劲,还涉及到6000余万百姓的福祉。
但经过几天走马观花的采访,记者欣喜地发现,安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已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其中,皖北煤电集团、淮北矿业集团、丰原集团等大型企业在产业模式方面的创新,堪称国家极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型企业”和“节约型企业”的典范。
资源型企业的产业升级
“制砖不用土, 烧砖不用煤”,这是记者在皖北煤电采访时发现的与传统采煤企业迥然不同的资源利用方式。皖北煤电董事长、总经理葛家德介绍说,该企业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企业,全力打造和谐矿区。在皖北煤电祁东煤矿煤矸石砖厂,记者了解到,该厂年产标准砖6000万块,消耗煤矸石20多万吨,一年节约耕地40多亩,这种砖是利用煤矸石自身热量烧结而成,每年节约燃煤6000多吨。
煤矸石堆放在矿区,日积月累成山,占用大量土地,是重要的污染源。为了消灭煤矸石,皖北煤电早在90年初,就从美国引进设备,在刘桥一矿建设煤矸石砖厂,开发煤矸石。如今,该集团已经拥有祁东、刘桥两座煤矸厂砖厂,并计划与新井建设同步,建设若干煤矸石砖厂。这是对发热量低于1200大卡/千克的白色煤矸石的利用,对于发热量大于1200大卡/千克的黑色煤矸石,则用来发电。
为减少矿区污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从80年末始,皖北煤电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在所属生产矿井建设8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0.4万吨,能够把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矿井水全部净化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并用于井下防火、灌浆,地面选煤厂、电厂及生活、园艺。在该集团百善矿选煤厂,经过技术改造,洗煤用水实现闭路循环,每年节约用水近100万吨。目前皖北煤电集团四大选煤厂用水全部实现了内部闭路循环和煤泥的全部回收,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创效1000多万元。
瓦斯是煤矿“五毒”之一,又是清洁的能源,还是大气污染源。为“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开发祁东矿144亿立方的瓦斯资源,该集团与山东胜利油田合资合作开发建设瓦斯电厂。全国第三家瓦斯发电厂2004年落户祁东矿,当年发电1200万度,销售收入500万元,实现利税266万元,有效利用瓦斯1600多万立方,被安徽省经贸委评为“清洁能源示范项目”。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在皖北煤电又一次得到生动体现。
而作为安徽另一个重要资源型企业的淮北矿业集团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煤化工,建设煤泥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发展炉渣、粉煤灰利用项目,形成煤-焦-化-电产业链,并利用定远丰富的盐矿资源,实施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促进资源转化增值,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绿色开采”,建设生态矿区,最终实现从产品升级发展到产业升级,努力把淮北矿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煤焦化电基地,在皖北地区建设全国一流的煤化盐化基地。
与此同时,作为资源型城市的淮北市正努力打破历史的宿命,按照建设循环经济的思路,未雨绸缪地精心策划着城市经济运行模式的的转型,即从资源型城市向加工型城市转变。在“十一五”期间,淮北市计划投资1032亿元,建设163个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八大基地建设,构筑率先崛起的产业支撑。
循环经济的“丰原模式”
安徽丰原集团是一家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制药、新型能源、生物新材料为主的大型化工企业,其产业涉及生化、药业、油脂、食品等领域。“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安徽蚌埠丰原集团的一位负责人这样诠释丰原人的循环理念。
仔细考察丰原集团的产业链,记者发现,每一大类产品都是一个近乎封闭的圆环——从玉米出发,经过预处理,再经过生物发酵、化学分离等技术工序,最终生成可再生的资源。用丰原集团副总孙灯保的话说,就是“一切产品源于自然,又归于自然”。
丰原目前重点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包括燃料乙醇、生物乙烯及其衍生物、L—乳酸及其衍生物,都能有效的替代石油资源,减少因使用石油资源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丰原燃料酒精是国际批准的四家十点生产企业之一,主要负责安徽市场的燃料乙醇供应。燃料乙醇加入汽油作为发动机燃料,减少了汽油燃烧过程中形成的大气污染,减少了对地下水源的污染;减少了汽油用量,有效地缓解了石油资源短缺问题。
丰原拥有国内唯一一条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生物乙烯的生产装置,利用生物乙烯这个平台产品,还可向下延伸,生产出许多石油化工产品,不消耗石油资源,不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专家认为,丰原集团把产业链“环”起来,就有了循环经济的特质,再加上其产品原料和终端产品都是可再生的,丰原已经具备了循环经济的雏形。
在丰原,除了每一大类产品的生产流程都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圆环之外,他们还将各种废弃物的处理、回用、节约与产业链“融”起来,再叠加成一个个圆环,在产业链上实现“吃干榨尽”。在丰原,我们欣喜地看到,清洁下水及部分处理后的污水成为美化厂区的绿化用水和办公大楼、厂区车间卫生间卫生冲洗水,还用于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可以说,“循环经济”的理念在丰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目前,丰原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生产出了四种副产品和五种环保产品,效益客观:利用有机酸和酒精废水每天生产出30多吨饲料酵母,用作饲料;利用有机酸和酒精废水每天生产出35万沼气,可满足蚌埠市百万人口的城市居民生活使用;利用氨基酸废水每天生产出来200吨的硫酸氨化肥供本市周边的农业地区使用;利用氨基酸废水每天生产出150多吨的有机复合肥,供本市周边农业地区使用;利用氨基酸发酵废液,每天生产出70吨氨基酸蛋白饲料,价值相当于饲料酵母。
内外兼修 安徽成为创业热土
勤劳智慧的安徽人民,现在正用自己的双手,延续着昔日徽商的辉煌。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逐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据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任海深介绍,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安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的支撑能力大大增强。目前,安徽省初步形成了以骨干企业为支撑的五大支柱产业。
一是以马钢、海螺、铜陵有色为代表的优质材料产业。在钢铁产业方面,马钢集团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工业企业。2004年铁、钢、材产量分别达到707.4万吨、803.1万吨和747.9万吨。集团销售收入达到276亿元,增长43.3%。在建材产业方面,海螺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建材企业集团之一。在有色金属产业方面,铜陵有色集团公司是新中国最早建设起来的铜工业基地之一。
二是以江汽、奇瑞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近年来,安徽顺应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趋势,着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形成了以江汽、奇瑞、星马为代表的骨干企业,2004年全省销售汽车27.7万辆,居全国第6位。
三是以淮南、淮北矿业集团和皖能集团为代表的能源产业。能源产业拥有淮南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新集煤矿、安徽能源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
四是以丰原生化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依托丰富的资源,着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批龙头企业在竞争中快速成长。如安徽丰原集团是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自主研究成功了“玉米低温液化、清液发酵”技术,实现了生物发酵工程史上的一场革命。
五是以安庆石化、佳通轮胎等为代表的化工产业。化工产业是安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2.5%。安庆石化已形成550万吨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16.1亿元。在橡塑制品方面,去年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5.8亿元。
遍访安徽,记者们看到,江淮大地已成为一片激情流动的创业热土。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着悠久历史和商业传承的安徽,必然会创造出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