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毅仁,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第一、二、三、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还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0月26日20时31分,荣毅仁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荣毅仁曾经40年连续八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与党和国家风雨同舟。
荣毅仁祖籍江苏,父亲荣德生是清末知名的民族资本家、爱国人士,人称“棉纱大王”,在旧中国开拓了民族工业的天地。“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自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荣毅仁接管家族产业。
1949年的选择决定了荣毅仁一生的道路:在荣氏家族很多成员和上海的其他资本家相继离开中国的情形下,荣毅仁留了下来。
1954年,荣毅仁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6月30日,在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上,他公开提出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对抗性矛盾是否可以转化成为非对抗性矛盾?几天后,在全国人大的小型会议上,荣毅仁又向毛泽东当面提出这个问题。毛主席风趣地说他“会用脑子、会提问题”。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荣毅仁十分痛快地交出了自己所有的全部工商企业,被当时国务院副总理陈毅誉为“红色资本家”。
1957年1月初,上海市召开市人大二届一次会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前上海市长陈毅从北京赶来,助荣毅仁一臂之力:“请投荣毅仁一票,把他选上副市长。我要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为这位‘红色资本家’竞选。因为他确实既爱国又有本领,堪当重任;而且凭着他的特殊身份,在国内外资产阶级中还能够发挥我陈毅起不到的作用哩。”这一年,荣毅仁首次出任政府要职,任上海市副市长、市工商联副主委。
荣毅仁与周恩来的友谊也是一段佳话。1950年他作为毛泽东的客人,和其他首次出席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的特邀人士一起到中南海毛泽东寓所吃饭,正好和周总理坐一桌。周总理见到34岁的荣毅仁,诙谐地说:“少壮派!”这个雅号,从此就流传开了。9年后的一天,时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的张琴秋找到荣毅仁:“总理希望你能到北京工作,当纺织部副部长。这是你最熟悉的工作了,我们一块儿干吧。”三天后,荣毅仁动身来到北京。
提起荣毅仁,邓小平的口头禅是:“荣老板嘛!”荣毅仁担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公司)董事长时,办公室里一直高悬着邓小平亲笔书写的“戒欺室”匾额。
1979年初,邓小平与叶剑英交谈,说到荣毅仁等实业人士有丰富的经济工作经验,海外联系又十分广泛,应当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于是三顾茅庐请荣毅仁出山。荣毅仁果然不负厚望,当年就创办了中信公司,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窗口。公司成立第一年,荣毅仁就接待了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客商,聘请到为中美建交立下汗马功劳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为顾问。
经营实践使荣毅仁对中国的经济环境和所需的配套政策极具创见。当时荣毅仁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制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时,荣毅仁对原草案中规定“外方投资比例不得高于百分之五十”这一条,提出建议:“可规定为外国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在我国既缺资金、设备,又缺人才的情况下,这样规定最有利于吸引外资。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四条采纳了荣毅仁的提议,规定在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法律中唯一一部涉外经济法,对吸引和保护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促进中国的对外开放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上荣毅仁当选国家副主席。从民族资本家到国家副主席,体现了中央对荣毅仁的充分信任,也成为这位叱咤风云的“红色资本家”人生画卷中最传奇也最隆重的一笔。不久,荣毅仁就把中信的指挥棒交给了助手:“无论是国家制度上,还是国家惯例上,我都不适宜在中信工作了。”
足球是荣毅仁保持终身的爱好,只要有他想看的球赛,哪怕半夜,他也要起床看。2001年,中国足球队主场1�0战胜阿曼队,获得2002年世界杯出线权,已经85岁的中国足球协会名誉主席荣毅仁,特地致电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足球队,表示祝贺。
荣毅仁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满头银发,给人以气宇轩昂的感觉,“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是他喜欢的名言。
(来源:检察日报;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