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4日电 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5年秋季报告。报告预测,2005年GDP增长率将达到9.4%左右,正常情况下,明年GDP增长率可以保持在9%左右。
报告指出,由于2005年宏观调控措施在减缓价格水平上涨压力方面产生了明显效果,各项价格指数,特别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率都从2004年的水平逐渐下降,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因此,在目前情况下,中国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报告称,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进入了较高经济增长、较低价格上涨的合理区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处于改革开放以来最理想的发展阶段。但报告也提示必须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某些部门出现了生产能力的过剩现象。其中,钢材、铝材、水泥等在前几年投资过度扩张的部门都出现了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价格下降的现象。煤炭近来也出现了过剩和价格下跌的情况。电力供求缺口逐渐缩小,估计2006年电力供求可达到基本平衡,2007年会出现过剩;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国内成品油供求紧张。报告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解决石油问题:一是准备应对高油价长期持续可能造成的通货膨胀局面;二是要积极稳妥地加快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国内外市场价差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报告称,对外贸易不平衡状况加剧,负面影响值得注意,因为:第一,外贸顺差的激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需减弱的问题;其次,在全球贸易量增长不足10%的情况下,中国出口增速超过30%,势必引起各种贸易摩擦数量和数额的上升;再次,中国的外贸顺差过于集中在若干大国和地区,使摩擦的性质更显严重,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报告提出了以下措施:既要防止反弹,又要防止出现过度回落,重点是防止投资反弹;正确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重点是大力促进消费需求;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重点是适时适度进行政策调整;“十一五”开好局,重点是防止盲目上项目。 (记者 莫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