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网婚闪婚隐婚 调查显示中国青年婚姻观念趋多元

2005年10月24日 06:55

  中新网10月24日电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人们的婚姻观念越来越开放,人们对婚姻的这些新现象也越来越宽容。有调查显示,对于“闪婚”、“隐婚”等新词儿凸现多元化的婚姻观念和婚姻行为,41%的公众表示理解,27.5%的公众表示担忧。

  据报道,本次调查执行时间为2005年8月29日~2005年9月26日,收到有效问卷1803份,其中回寄问卷352份,网络填答问卷1451份。受访者中57.6%为男性,35岁以下的占84.4%,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86.6%。调查也显示,62.7%的公众认为“如果不结婚可以过得很幸福,当然可以”,只有21.4%的公众仍持传统观念。

  网婚:虚拟游戏好玩没劲

  公众接受度:48.8%

  在某知名IT外企做销售的大鹏已经毕业两年了。一个人无聊的时候,他会在网上找几个“老婆”过过瘾。现在回想起来,大鹏说,最初的几个星期,每天都扒在网上和几个“老婆”“缠绵”,挺好玩的,但很快就厌倦了。尽管这样,他对自己的行为至今还是挺认同的。“年轻人就应该多试一试,毕竟那只是虚拟的东西,谁也不会当真,好玩而已”。

  像大鹏这样的网络虚拟婚姻被称为“网婚”,是近些年冒出来的众多新式“婚姻”的一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近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分别有84.2%、73.4%、68.2%的公众听说过“网婚”、“闪婚”、“不婚”,只有“隐婚”一词知名度不高(36%)。

  “网婚”是指网民在网上“结为夫妻”甚至“共同生活”的一种虚拟游戏式的婚姻。对此,近一半(48.8%)的公众认为可以理解,还有22.2%的人反对:“婚姻这么严肃的话题怎么可以玩虚拟的呢?”

  对于已婚者来说,“网婚”的危害更多的是影响现实中正常的婚姻生活,对此,68.7%的公众表示认同。据媒体报道,山西某公司职员赵先生准备起诉妻子重婚,理由是妻子在网上和他人进行了网婚登记。

  闪婚:害怕恋爱马拉松

  公众接受度:34.1%

  与“网婚”现象一样,玩“闪婚”的人也越来越多,而“闪”的时间也在不断创造新的纪录。据媒体报道,长春市的小汤和小黄认识7小时后就登记结婚,这打破了此前13个小时的“闪婚”纪录。

  一名“闪婚”的新郎说:“觉得找对了人,就立刻结婚吧。这样至少会认真对待彼此的这段恋情。不讲责任,随意谈来谈去,婚姻也就不再纯粹。”

  调查数据显示,51.5%的公众不支持“闪婚”,认为婚姻必须经过慎重考虑;34.1%的公众支持“闪婚”,认为只要双方情投意合就可以结婚。46.8%的公众认为“闪婚”双方缺乏充分的互相了解,必然导致“闪离”;40.7%的公众赞同“马拉松式的恋爱会使双方都很累”的说法。

  不婚:追求单身的自由

  公众接受度:62.7%

  与“网婚”、“闪婚”不同的是,选择“不婚”的人很早就有。只是以前的“不婚”人士大多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而不结婚,而如今的“不婚”族不结婚的原因更多的是追求个性,追求单身的自由。“不婚”族的增多使传统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严峻挑战,而公众对这一现象也表现出相当程度的理解。数据显示,62.7%的公众认为“如果不结婚可以过得很幸福,当然可以”,只有21.4%的公众仍持传统观念。

  刚刚进入大学的16岁女生阿娇就发表了自己的“不婚宣言”:“我才不结婚呢,一个人过着不是挺好的吗?”而她上研究生二年级的师姐陶子却认为这只是小女生的看法。“这种想法谁都有过,等她年龄再大一些就不会这么想了”。陶子的观点得到了超过半数(53.1%)公众的认同。

  隐婚:假性单身

  公众接受度:52.5%

  除了有“不婚”族的真单身,我们身边还有一群“隐婚”的伪单身。或是为了保持良好的异性环境,或是因为对婚姻状态不适应,再或是为工作氛围所迫,一些人选择隐瞒自己的已婚状态。对于“隐婚”现象,超过一半(52.5%)的公众表示可以理解,两成(20.7%)公众认为不可思议,还有16.4%的公众表示反对。

  反对者认为,“隐婚”隐去了婚姻神圣的一面。自人类婚姻制度进入固定伴侣阶段以来,人们通常会通过隆重的仪式来宣布结婚的信息。随着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的修改,结婚不再需要通过工作单位或者其他组织写证明,“隐婚”有了可能性,不少年轻人选择低调结婚,然后“隐婚”。隐婚者可能会隐匿于我们之中,像单身一样再谈一次恋爱———这也成为人们质疑“隐婚”的原因之一。

  对“隐婚”的质疑不仅仅是在道德层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民法专家杨立新曾经表示,婚姻状况不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应向社会公示。

  尽管如此,52.5%的人仍然对“隐婚”表示理解。人们的婚姻观念越来越开放,人们对婚姻的这些新现象也越来越宽容。调查显示,对于“闪婚”、“隐婚”等新词儿凸现多元化的婚姻观念和婚姻行为,41%的公众表示理解,27.5%的公众表示担忧。

  (谢小亮)

 
编辑:张明】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